望着军臣的模样,夏王哪里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哥哥心里面在想什么?
引弓之民的想法,从来都是自‘私’自利的。
军臣的想法,不难想到。
但夏王却是忧心如焚。
他虽然是汉匈‘混’血,心里面也更向往汉朝的体制和文化。
但终究,他是匈
,他要为匈
考虑。
他虽然被老上单于软禁、圈禁了将近二十年,但,他到底是孪鞮氏,与匈
帝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今获得了自由,他当然不希望整个匈
帝国在这里,在今天走向灭亡。
所以,他跪下来拜道:“大单于是担心大军撤退的问题吗?臣已经有所预案,臣将亲自率领须卜氏和兰氏的骑兵断后,让大单于率领王庭主力先行,然后牧民和牲畜紧随,在大单于未出塞前,臣将督促和保证,兰氏、须卜氏以及其他别部的万骑,拼死进攻,拖延和吸引汉朝军队的注意力……”
军臣这才眉‘毛’稍稍舒展开来。
王庭主力,军臣还是信得过的。
毕竟,这几个万骑,都是跟着他西征捞足了好处的万骑。
只要军臣对他们保证,明年继续西征,他们就不会背叛。
而只要夏王能够带着须卜氏和兰氏以及其他部族的贵族在这里为他断后,那他也不需要担心在半路上遭遇政变。
只要能够安全回到
原腹地,回到祁连山,有了折兰部族和左贤王于单本部加上他的亲信万骑,那就不用担心有
能翻天。
除非,王庭的贵族也要背叛他!
但,这个可能‘
’并不大。
军臣可以在路上,不断与王庭各部贵族‘
’换意见,许下承诺。
用利益和好处拉拢他们。
但是……
军臣很清楚,这么一撤,幕南地区,肯定要放弃了。
因为,为了此番进军和南侵,整个幕南的部族的积蓄和青壮,几乎都被他拉来了。
现在,什么东西也没有抢到,幕南贵族,必然满腹怨气。
他们不是会背叛自己自立,就是会去投靠和且之那个‘混’蛋。
不过……
没关系,幕南经此一遭,今年冬天,肯定是个难熬的冬天。
会有很多
冻死、饿死,无数部族分崩离析。
且之和汉朝得到的只会是满是饥荒和‘混’‘
’的幕南。
假如汉朝
想要控制住此地,没有个三五年的大规模投
,不可能控制住。
而这正好,扯住汉朝
的步伐,为他西征争取时间。
若汉朝
和且之不管幕南部族的死活,那就更好了。
幕南部族的怨气和仇恨,会永远挂在他们身上。
他们会怨恨汉朝,甚于怨恨自己。
这样,未来自己就可以再次南下,收服这些部族。
总之,无论汉朝做什么选择,他和他的帝国,都是稳赚不赔!
想到这里,军臣就说道:“夏王真的能够保证吗?”
“臣愿意如汉朝将军一般,立下军令状,倘若做不到,臣便将级献给大单于赎罪!”夏王跪下来说道。
在他心里,这其实也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
单于带
先走了,留下的全部都是对单于不满的
。
这给了他拉拢和经营自己的力量和势力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危机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
只要自己能成功的带着部族,渡过这次危机,那么他的威望,就会瞬间高涨到与单于分庭抗礼的地步。
在夏王眼里,军臣已经老朽了。
他还能活多久呢?
运气好的话,估计可以活个几年吧?
但即使他运气再好,也不会过五年!
因为诸部族和单于庭的贵族,不会接受一个将匈
帝国亲手带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单于继续执政。
这是军臣无论西征多少次,抢回多少物资、财富和
隶,都无法弥补的事
。
引弓之民,既骄傲,又敏感,同时心理非常脆弱。
对汉朝的不断失败,一定会引包括军臣身边的贵族在内的无数
的反对和不满。
这些不满郁积到一定的时候,恐怕,就是军臣的亲兵,也会忍不住砍了这个昏君的脑袋!
是以,倘若军臣运气不好的话,恐怕今年他都捱不过去。
到那个时候,作为在燕蓟挽救和拯救了匈
帝国事业的大救星,老上单于的儿子,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坐上那个位置。
至不济,也可以扶持年幼的于单即位,自己当个幕后掌舵
。
到那个时候,匈
就可以按照他的想法和意愿来改造了。
这也是夏王这些
子以来,朝思暮想得到的答案。
匈
帝国,想要中兴,就必须由他来主持和推动变革,其他
都不行!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也不懂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