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宫之中,灯火通明,歌舞悠扬。
坐在窦太后和薄太后身边,刘彻微微笑着观赏着这一场被
心排练的歌舞。
自古以来,国势强盛,必定带来文化盛世。
这一,无论东西方都是相通的。
因为,只有强大的帝国,才能孕育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并且给他们提供安稳富足的创作空间。
如今,也是一样。
虽然刘彻不太喜欢虚浮的文章和夸张的修辞。
但,大汉帝国依然不可避免的进
了一场战国之后最繁荣的文化盛宴。
不仅学术界繁荣,文化界也是昌盛无比。
司马相如、枚乘父子、庄忌父子等历史上本已经证明过自己的文
显赫当世。
更有着诸如雒阳朱荣、睢阳李庆、河南王唤等刘彻前世闻所未闻的大文豪显赫于世。
尤其是那雒阳的朱荣,在诗赋之余,尤其喜
创作乐曲和蚩尤戏。
他所编的乐曲富丽堂皇,大气磅礴。
而他所创造的蚩尤戏,则多以表现军队出征、战斗和获胜的场景闻名,广受军队喜
。
至于那李庆,则是有名的风流
物,擅长创作男

之诗赋。
而王唤则是宫廷诗赋和乐舞。
这与他的本职工作密不可分。
王唤的父亲和祖父,都曾经担任过宫廷侍从。
他本
更是这长乐宫的黄门侍郎。
窦太后和薄太后,都特别喜欢这个文采横溢的年轻
,将长乐宫的歌舞、乐师、编曲、排舞之事,统统
给他负责。
王唤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数年来,创作了许多惊才绝艳的宫廷诗赋和乐舞。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十面埋伏》。
以编钟、鼓瑟、短笛和长笛,共同演奏出一场音乐的盛宴,配合着歌舞,几乎让
以为穿越时空,来到了亥下战场,目睹汉军十面重围下走投无路的项羽军队狼狈不堪的走
末路。
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为公卿列侯和士大夫外戚所称赞。
都说王唤已经是乐律大师,当世绝无仅有的调律者。
就差将之吹捧成国宝了。
刘彻也看过几次那场歌舞,凭良心说,这王唤才华卓绝,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乐律大师。
但问题是……
与所有文
一样,这王唤创作《十面埋伏》时,
却坐在项羽那边。
尤其是终章之时,那哀怨的乐声和凄凄惨惨的表演,使得旁观者,无不对项羽充满同
,对他与虞姬的生离死别,充满了感慨。
所以……
刘彻对此
的态度,也就显而易见了。
讲道理的话,没有杀了他,禁绝他的所有成果,已经很给面子了。
想要刘彻对他有什么好感和嘉勉,那就是做梦了。
如今,刘彻眼前的这场歌舞,自然也同样是王唤的杰作。
名曰:《广野遗梦》。
从名字看就知道讲的是什么了?
广野者,广野君郦食其,也就是如今天下最著名的段子‘高阳酒、徒’的主
公。
只不过,这王唤对郦食其进行了再加工。
也就是文
最常惯用的伎俩——春秋笔法。
在他所编的这个歌舞里,郦食其穿着儒服去见高帝,面呈天下大事被刻意的篡改和修改了一些高帝的话语。
特别是最终,郦食其命丧齐国时的歌词,让刘彻听得有些想砍了这个渣渣的脑袋。
这句歌词是这么唱的:高阳酒徒起
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门不拜骋雄辩,两
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再配合前面的故事和唱词,就生生的将郦食其变成了儒生。让其成为了儒家的代表,变成了儒家有功社稷,儒家思想就是好的证据。
但问题是——郦食其几时说过自己是儒生了?
就算郦食其是儒生,他用的也不是儒术,明显就是纵横家的长短纵横术。
这王唤却是好不要脸,生生的掰扯着,嫁接着,想要洗白儒家在楚汉之争时扮演的不光彩角色。
要不是刘彻脾气好,换了康麻子或者十全老
,这王唤全家都得被砍
!
但即使如此,刘彻也不会坐视这货肆意歪曲。
所以,等到歌舞唱毕,听完那最后的唱词,刘彻就微笑着拍着手掌,对窦太后和薄太后说道:“善!乐曲编的不错,故事也不错!”
窦太后和薄太后,到底是
,也不知道这些歌词之中的弯弯绕,她们只知道好听、好看,见到刘彻也喜欢,于是薄太后道:“皇帝喜欢就好!此乐舞,乃是长乐宫黄门侍郎王唤所作!皇帝既是喜欢,不若赏这王侍郎一些东西……”
刘彻闻言,笑道:“自然要赏!”
“王侍郎可在?”刘彻笑眯眯的问道。
旋即,就有一个中年文官,高兴的出列拜道:“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