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周年而建立的,没有拆,改了个名儿。”在“苏联宪法碑”前,方磊告诉汪虹,这里原来是一座塑像,一位沙俄将军的塑像。
摘自:(gGe9nMv6SyXzc).
红场和列宁墓是一定要去的。红场很小,出乎看惯了天安门广场的中国
的想象。然而,红场虽小,却是莫斯科以及俄国乃至整个苏联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十月革命胜利后,每年的十月革命纪念
和五一国际劳动节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卫国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斯大林依然在这里阅兵。与以往不同的是,受阅部队直接从红场开赴前线。战争胜利后,斯大林又在这里检阅自己的威武之师。受阅部队都是从前线归来的浴血将士,他们列队走过红场时,突然把从前线带回的战利品——几百面法西斯德国的军旗扔在列宁墓前。
摘自:(BD6YOp8ynhRp).
谁能忘记热血沸腾的岁月?
摘自:(jaX9b6uFG4Dz).
列宁墓就在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1924年1月27
,装有列宁遗体的水晶棺安放于此。当时陵墓为木结构,1930年用花岗岩和大理石重建,以后又进行了多次局部修葺。
摘自:(2IOiyLSNYOpI).
方磊带汪虹排队进
,一代伟
安详地躺在水晶棺里。最具特色的应该是列宁墓前的两名卫兵,他们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枪,昂首挺胸,如塑像一般纹丝不动。尤其是换岗时,高大魁梧的卫兵持枪正步行进,威风凛凛,引来万众争睹风彩,堪称红场一景。
摘自:(KfGsVqfUgAbSA).
从红场出来,他们又在美丽的莫斯科河畔流连。方磊指着不远处宏伟的苏维埃宫说,这里原来是非常著名的救世主大教堂,十月革命胜利后被强令拆除。先是建了一座第三国际书记处办公大楼,后来又改建为苏维埃宫。列宁墓和苏维埃宫是苏联意识形态在建筑学上的标尺,市中心的所有广场和建筑物都以此为模板。他们还去了位于市中心的莫斯科大学,这又是一座气魄恢弘的建筑物。以莫斯科大学主楼为中心,六座建筑簇拥在其周围,个个都不同凡响。方磊介绍说,这七座建筑物的出现是极其偶然的,当时纽约开始修建联合国大楼,杜鲁门总统亲临致词并为之奠基。处处都要与美帝国主义争高低的斯大林岂能让杜鲁门出了风
?这项莫斯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造楼工程便在50年代全面铺开。
摘自:(5dxjm4RnMj7).
在市政厅大楼前的莫斯科河桥上,方磊讲述了不久前发生的令全世界震惊的“8。19”事件。当时他正好在莫斯科,目睹了这一改写苏联历史的重大事件的全过程。
摘自:(AgpT45unk6uY22Ma).
方磊告诉她,当时,戈尔
乔夫正在大胆地进行政治改革,实行了同西方一样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但是经济上却一塌糊涂,卢布大幅度贬值,商品奇缺,社会动
。在这种
况下,苏联共产党的几位老同志,包括副总统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以及内务部长普戈等八
,组成了苏联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了《告苏联
民书》,痛陈利害,宣布接管政权。当时戈尔
乔夫正在黑海之滨休假,随即被软禁在那里。
摘自:(VegKtH7QQOpOdq).
政权易手。
摘自:(Qf8tx2d6Szy).
按说紧急状态委员会这些
都是权倾一时的重量级
物,手里握有兵权,还可以指挥国家安全部队,可事
偏偏就没有成。
摘自:(yMZDUHBcakk).
苏联
民已经不喜欢苏共,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摘自:(RmSFU5u5Z8mnVt6h5CK2).
方磊说,我们听到政变的消息急忙赶到红场东北的练马广场,在路上就看到有坦克隆隆驶过,一打听,原来是国防部长亚佐夫调动军队正在包围叶利钦踞守的议会大楼。诺,就是这座大楼,俄国议会就在这里,老百姓也称这里为“白宫”。这时,广播车里已经播出了叶利钦站在议会大楼前的坦克上发表的“反对军事政变,保卫民主政权”的告
民书,号召
民起来保卫议会大楼。我们又往议会大楼跑,路上看见老百姓在包围坦克,不让它前进。有一位军官跳上坦克对群众说:“我们是奉命来维持首都秩序的,绝不是来镇压
民的。红军永远不会向
民开枪!”
摘自:(1dGM6i52rNLO).
老百姓热烈鼓掌。
摘自:(whzmMjH21za5ihOug).
等我们赶到这里,已经到处都是用街心花园的长椅、铁栏
、混凝土块和卡车筑起的街垒。虽然不断有莫斯科市民加
到保卫议会大楼的队伍里,但坦克和装甲车已经包围和占领了所有的
通要道和重要部门,紧急状态委员会已经控制了局面。
摘自:(4IpM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