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雄霸中原!”
“却不料后院的一把火,瞬间就将曹宏图烧没。张邈支持的吕奉先只是袭取了濮阳,然而兖州郡县就纷纷反叛曹
,迎立新主吕布。”
“而曹,一州之地却只保得鄄城、东阿、范县三县。此后与吕布在濮阳、兖州各地
战,有胜有败。最惨的一次大败,在濮阳就折损了麾下青州兵数万!”
“好在吕布心骄气躁,有勇无谋。拿下兖州后更是自鸣得意,不思进取。当时若是他能东取青州,就可稳坐中原,至少保五年无虞。”
“但是吕奉先没有。而曹这时候却放弃了速战速决收复兖州的策略,听从谋士建议,南下征略汝南、颍川富庶之地,将豫州划归自己辖下。从而使得麾下将士免了断粮的危险,得以继续对吕布作战。”
“曹吕两家,谁胜谁败,在此已经注定。往后的结果文锦也都是知道的。吕布败走徐州,连支持他的张邈也全家身死。”
“也就是这一年,曹因为连续不间断的作战,开始磨练出一支敢打敢拼的军队。接下来的两年,曹军对内整训,对外征伐不断。不仅全据了兖州豫州,而且占领了司隶大部分地区。”
“于是有了西迎汉帝的资本。移都许昌,在政治上把控中央。而在军事上,在各地招兵买马,屯田开荒。现今拥有的三十余万军队,半数都是经历数年征战留下的锐青州兵。”
“此次出征淮南的二十五万曹军,更是曹从麾下挑选的主力劲旅。而我淮南,仅有六万雍凉军可与之等量较量,其余兵马,本都是黄巾余党或袁术降军出身,根本不能与之相抗衡。”
“更何况曹军今年,先是大刘表,夺得天下中心重镇宛城。接着又是攻伐吕布,得徐州之地。还攻灭河内张杨,在河北取得立足之地。一胜接一胜,士气如虹。而我淮南横遭天谴,
祸不断,军民之心正是涣散之际,怎可与之相敌?”
“那么,以十八万士气低衰的拼凑之众,对曹军二十五万士气正盛的劲旅,胜算有几何?”
“尽管谋略也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可以抵消兵员素质与士气的差距。但是相比谋略,还有一样东西更为重要。那就是决策领导者的心。”
“吕布败于曹,并不是因为他在谋略上失败了。因为陈宫之谋不在程昱荀彧之下。兖州之变,策划者陈宫拿到了一州之地,而程昱荀彧等
合谋才仅仅保得三县平安。”
“吕布也没有输在兵员素质以及将领上。吕布本身有并州带来的狼骑,有高顺整训的陷阵营,有张邈支持的陈留郡兵。拿下濮阳以及兖州之后,妻儿老小都在吕布手上的青州兵更是心不稳。曹
征讨徐州留下屯守兖州的青州兵大都归附了吕布。就算是曹
统领大军回到兖州之后,更是有不少青州兵叛逃归降了吕布。”
“另外吕布得八健将襄助,张辽高顺臧霸皆是当世良将,不惧曹。”
“否则,仅仅以张邈的陈留几万郡兵,怎可能与曹数十万
马抗衡?”
“吕布也没有输在天时、地利、和之上。”
“他能抓住机会偷袭兖州,就是已经抓住了天时。”
“兖州面向徐州有泰山之险为屏障,他也占有地利。”
“曹当政时
很短,就因为父亲被杀这一原因急促出兵徐州。兖州之民不曾得曹
恩惠,故而对吕布的当政没有反感。因而吕布也没有输在
和上。”
“既然天时地利和。谋略、实力都不曾输,那为何吕布还是败了?”
“原因就在于心!在于为主公者的内心!这份内心不强大,势力再强大,实力再占优势也无用。”
“曹的心,虽然有时焦躁轻浮了一些,但始终只是‘有时’,不是‘总是’。”
“曹成为十八路诸侯讨董的倡导者后,其心骄浮。荥阳之战就是因为轻功冒进,招致惨败。”
“但是曹能够迅速反省自己,做到隐忍待发。他的老家以及起兵地点都是在陈留,而陈留太守张邈一直对他有戒备之心。但是因为曹
曾有过刺杀董卓的壮举,标榜汉臣的张邈一直放任曹
在自己的地盘招兵买马。”
“直到青州百万黄巾大举侵兖州。兖州刺史刘岱不听济北相鲍信劝阻,擅自出战招致大败,自己也战死。曹
此时借
抵挡黄巾军,开赴刘岱治下的东郡,领东郡太守。”
“再接着朝廷要曹鲍信两个击
黄巾军。最后的结局是——鲍信战死,曹
先接收了鲍信的军队,接着又接收了百万黄巾军的投诚。此时的曹
已经实质控制了兖州大部分地区,仅仅剩余张邈的陈留一郡独立。然而张邈在这种
况下也只能认了自己从前庇护的对象为兖州之主。”
“这是曹起势的过程,同样也是曹
的内心成熟的过程。”
“但是文锦你,可曾经历过像曹这样的大起大落?又是否能做到隐忍待发,做到卧薪尝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