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另外一块砚台呢,又有什么特殊之处?”
牟莹问道。龙腾小说网 Ltxsfb.com
“这另外一块砚台,其实也是国礼,只不过是另外一位大
送给脚盆首相福田康夫的。
上面雕刻的是中国图腾,所以也叫《中华图腾砚》。”
张天元解释道。
“没想到两件都是国礼,端砚虽然厉害,不过这制作端砚的匠
,怕也是非常有名吧?”
柳梦寻问道。
张天元点了点
道:“那是当然。
这个
叫李铿!
1978年,邓大
赴脚盆访问进行‘
冰之旅”前夕,外
部派员专程赶到中国砚都——广省肇城市,委托端溪名砚厂赶制8方端砚
品。
李铿当时还是个小伙子,他知道,罗丹的雕塑《
的手》,是他对
的
在石
上的温
流淌;
凡高的《向
葵》是他渴求阳光的灵感再现。
冰冷的砚石里,有燃烧的生命。
端砚,作为国礼,不能只雕花鸟虫鱼、云龙雨凤,要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周大
当年东渡扶桑的诗句‘大江歌罢棹
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
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在其脑海里浮现。
李铿在砚池的上部雕以龙的纹饰,象征中国。在龙纹下刻一
旭
,喻为脚盆;下面相连的海
,象征着中
两国一衣带水;周大
的诗句巧妙地融于砚中。
富士山下,樱花盛开。
脚盆首相官邸,张灯结彩。
邓大
将那方《周大
诗词砚》隆重地送给了脚盆首相福田纠夫。
从此,脚盆掀起了端砚热。
2008年,胡大
赴脚盆进行国事访问,被国际称为‘暖冬之旅’。
制作国礼端砚的任务又落在李铿身上。
李铿经过数
的思索,创作出了《中华图腾砚》,砚体为鼓形,喻为‘鼓舞’,
上雕中华图腾的传统纹饰。
胡大
将《中华图腾砚》送给脚盆首相福田康夫,福田康夫
不释手,赞不绝
。
时隔三十年,脚盆两任父子首相,得到不同年代中国最高领导
赠送的国礼端砚,均出自李铿之手。
小小端砚,承载着历史的重托,成了联结中
两国
民友谊的纽带。”
“好厉害的
,端砚固然让
喜
,不过这大师的雕刻,更让
神往。”
柳梦寻感慨道。
张天元笑道:“李铿蓬荜出身,自古雄才多磨难啊。
他的
生之路是坎坷的。
他的父亲李毓英曾在国党中央军校读过书,1938年在广省韶关抗
大战中,少尉军衔的他冲锋陷阵,浴血奋战。
不久,李毓英转到肇城中学任军训和体育教师,岭南美术大师李雄才在该校教美术。
1957年,因‘历史污点’,李毓英身陷囹圄。
父亲的遭遇,使李铿幼小心灵惨遭戕伤。画画,成了他唯一逃避现实与烦恼的伊甸园。
不久,其弟妹相继出生,多病的母亲靠做点针线活来维持一家
的生计。
身为长子的李铿正在读初中,目睹孱弱的母亲拖着沉重的家庭之舟蹒跚而行,弟妹饿得哇哇啼哭,他只能含泪弃学打工,帮着养家糊
。
李铿曾说过:‘那年我才16岁,去砚坑时,书包里装满了书。’
麻子砚坑位于肇城外30里,坑
狭长弯曲,幽暗
湿。
采石工们躬腰凿石,挥汗如雨。
小李铿
瘦的身子骨,拉着上百斤重的砚石,匍匐前行往
外拖……
冷月如钩,烂柯山被黑夜吞噬。
师傅们如雷鼾声和羚羊峡
船汽笛的悲鸣,不绝于耳。
李铿每晚都加班,替师傅们磨利几十把钢凿,以备次
使用。
忙完回到工棚里,一灯如豆,展卷苦读,天文地理、历史
文、工艺美术……他都如饥似渴地学习。
炎夏酷暑,山蚊叮咬;数九寒天,北风袭骨。
周大
少年时的述志诗,成了他在逆境奋进的励志名言。
也是他十多年后第一次创作国礼,获得灵感突
的契机。”
“这个
的经历也的确是坎坷,唉,当年那个时代,真得是让
有些唏嘘啊。”
萧峰锐叹了
气。
他并未经历过那个时代,不过祖辈上是经历过的。
那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不可能简单说好或者坏。
“后来呢?”
孩子总是会有些同
心,对于李铿后来的发展,自然非常关切。
“经历磨难,许多
可能见不到彩虹,不过李铿是幸运的,他后来投师学艺,吹尽黄沙始见金!
一年后,李铿进
肇城市工艺厂,被肇城端砚界领军
物罗星培收作徒弟。
在三年学徒期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