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鉴宝秘术

关灯
护眼
第一一二零章 富春山居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此事我自然知道,那又如何?”王政君还是没明白赫利斯的意思。

张天元却笑了笑道:“赫利斯爵士的意思大概是认为其实‘子明卷’才是真的吧,这道士也有可能,毕竟近代学者的鉴定能力,就未必比得上乾隆爷和他的臣子们,那么赫利斯爵士,是否可以借你的《富春山居图》一顾呢?”

张天元是属于那种不亲眼见到的东西都不会完全相信的,既然他在这里,那自然是要好好看看赫利斯所说的《富春山居图》是不是真的了,反正他有鉴字诀,东西是真是假,一看便知!

而且他也想过,1745年,其中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宫,乾隆皇帝见到后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没想到,第二年,也就是1746年,他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两幅《富春山居图》,一幅是真,一幅是假,可是两幅画实在是太像了,真假难分。

其实从这个说法之中不难发现,两幅画的确是非常相似,真假难辨,判断错了,也属正常。

可乾隆帝和他的大臣们不会都眼睛瞎了吧?

如果说有想拍乾隆帝的马,但在那个时代,诤臣也不是没有的,为何没有据理力争?

再说了,当时和珅可是一个文物收藏大家,难道连他也判断错了?如果他知道那被乾隆指认的假画其实是真画,为何不自己收藏起来?要知道那个时候乾隆帝对那幅画根本已经不在意了,甚至还公开表示过可以赏赐给臣下。

还有一点让张天元不能信服的就是,关于所谓《无用师卷》平反这个事,是徐邦达提出来的。

没错,这是一位鉴定大师,有许多著作,然而他并不是神,他曾经还误将一幅古代名画判断的一文不值来着,失误不仅有,而且还不止一次。

而且《富春山居图》历史上的仿作实在太多了,最少估计也在十幅左右,而且几乎每一幅的质量都非常出色。

其中一幅是明朝画家张宏《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这幅画是学术界公认的最接近原作的版本,现藏于帝都故宫博物院。

张宏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物,吴中学者尊崇之。从张宏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亦能看出他高超的画技,笔墨疏朗,气韵贯通。他擅长山水画,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丘壑邃。画石面皴染结合是他绘画的特色。写意物,神具视,构图疏密得宜。

还有一幅明四家之一沈周的作品。

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所作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而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生活的幽闲意趣。

明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沈周手里。自从得到这件宝贝,沈周就不释手,把它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摹,看着看着,就看出了点问题:画上没有名题跋。

一时的非分想法让沈周冲昏了,他根本没有想到,像这样的珍宝藏都要藏在最隐蔽的地方,怎么能大张旗鼓地张扬呢?果不其然,当沈周把画给一位朋友题跋时,就出了事。那位朋友的儿子,见画画得这么好就产生了歹念,把画偷偷卖掉,还愣说画是被偷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见到了被卖掉的《富春山居图》,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筹集到钱,返回画摊时,画已经被买走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是后悔已经晚矣。千辛万苦弄到手的《富春山居图》,如今只剩下留在脑中的记忆了。沈周愣是凭借着记忆,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被沈周丢失的真迹《富春山居图》犹如石沉大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消息。后来,它又出现了,被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