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鉴宝秘术

关灯
护眼
第三一五五章 竹雕市井图(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竹雕和牙雕,基本上就是中国文怀的写照。

竹,以其谦逊劲节之气、静雅萧疏之态历来被文雅士视为纯洁、正直的象征,也是它们孜孜以求的神境界,因而经常出现在诗书作品中,最著名的如苏轼的“宁可食无,不可居无竹。无瘦,无竹令俗。”

北宋著名雕刻家、诗文同的“心虚异众,节劲愈凡木”就更将竹拟化了。

竹材相对于木、牙两种材质较易得,雕刻家也最易从竹刻中创新技法,施展才艺。

因此,在雕刻工艺中,起引领作用的应该是竹刻。

竹刻,可分茎雕和根雕两类。

据载,竹雕在汉唐时期已很流行,到了明清两代,文雕刻的勃兴,促使文士大夫写竹、雕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

当时的竹艺以金陵的濮仲谦、嘉定的朱松邻为引领,分为两派。

因为雕刻家们大都长于书法和印章篆刻,构图绘雕刻无所不能,同时还兼具文雕刻家的素养才能,所以,他们的竹刻作品富有创意,书卷气十足而无匠气。

他们又能利用竹材的自然形态,删繁就简,衬托出竹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寓意,竹雕的文化含量由此迅速攀升,作品也为世所喜,并流传至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