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好地主

关灯
护眼
第297章 多收一两石(为失忆LOVE敏盟主加更!)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谢谢失忆love敏的飘红和盟主,本书第一个盟主诞生了,谢谢。龙腾小说 Ltxsfb.com今天保底两更,加盟主的五更加更,会有七更!

这段时间张超一直呆在灞上。

主要还是忙春耕的事,不仅仅是忙着把那几百亩地种上粟。还有一千亩新开的梯田要种上水稻。

对于种水稻,张家请来的这些长工们都没有经验。

他们都是灞上的百姓,平时也就是种粟种麦种豆,在缺水的灞上,他们没有一个种过水稻。

张超只能亲自来指导了。

对于种水稻,张超是懂些的,以前他外婆家虽也是在关中,但就因为临水而种水稻,他有几年五一放假去外婆家,还帮忙拔秧秧,暑假还帮忙割过稻子。只是后来外婆家的水稻田,都是搞大棚育秧,用秧盘,然后抛秧,都不用拔秧秧了,而且收割也是用收割机,不用力了。

种水稻,首先就得育秧。

清明的时候,就得浸种。把选好的稻谷放水里浸,然后还不能是一直浸,得是浸一定时间然后拿起来放一段时间,这样直到稻种发芽。

然后就要撒到弄好的秧田里。

秧田也得有很多要求,首先得是靠水保证能随时放水灌溉的地方。其二,秧田要求肥力较好,要不然秧长不起。其三,秧田必须弄的非常的细,把田弄成糊一样。

至于浸种播种时机,还得掌握好天时。太冷了,稻种会冻死,太热了会烧死。

在灞上开梯田,还要种水稻,这确实是一回。

张超今年二十二,已经拥有了万贯家产,良田数千亩。

特别是如今张超写书修史,还搞了印书坊,在士林之中那是非常有的有声望。

田地的收其实并不多,张超根本不用折腾那点地,随便佃给别种然后坐着收租就好。反正张家的主要收也不是这个,不论是印书坊还是酒坊或者酒楼钱庄当铺熟食铺哪一个都远比种地的收来钱的多。

不过张超却还是投了那么多钱去开发一个荒芜的洗澡沟,这绝不是其它有钱的第一选择。

就跟如今要开梯田种水稻一样。

张家费那么大代价开出来的千亩梯田,好多认为直接种粟不就好了,嘛要种水稻呢。水稻确实比粟值钱,但你得会啊。

堂堂武安伯爵、翰林学士,可不会管别怎么样,他只是按自己的计划行事。张超觉得开作坊赚钱,太简单了。而把洗澡沟这样的荒沟,变成米粮川,才更有价值。其实,在唐朝,商业终究是有限制的,但农业却是无限制的。

若洗澡沟的模式真的成功,那张超就可以无限的复制下去,到时,张家开发出的这些米粮川,可是能够成为一座座聚宝盆,稳定的产出的。

东宫那边,对于张超在乡下搞春耕,倒也没什么意见。反正崇文馆里张超是副馆主,又不只是老师。崇文馆小学有了张超主持编好的教科书,如今教学进展顺利。至于翰林院那边,编书编字典,也一样很顺利的。

这段时间,李承宗和柴哲威等六个学生,也一直留在张家沟。在张超的凌威之下,几个孩子已经从最初的公子哥儿,到如今成了乡下野孩子。

都只是一群小孩子而已,时间一长,他们慢慢的也就适应了乡下的生活。

张超甚至让六养蚕养养鸭,让他们亲自照顾这些蚕、鸭崽,让他们采桑喂蚕,挖蚯蚓喂鸭,甚至让六都开始写记,认真的观察这些蚕和鸭的生活习,还要记录乡下的风光和生活,描绘一些乡下的物。

有时,他也会让这六个学生在白鹿书院里听课,跟学生们做些流。

他也给他们讲课,布置作业,教学的任务并没有落下。

他还会带着他们去钓鱼,甚至是在田野里写生画画。

洗澡沟已经变了样,水坝已经蓄起了一湖春水,碧波漾。

水库的大坝,还成了一座沟通两边的大路,两边坡上各有一条曲折的路通到大坝,沟通两边。

两边的坡上,梯田也已经都关了水,田都犁过耙过,田坎上的也被削的净。

“这就是秧田,过些天就能拔秧秧了。”

张超指着面前的那近百亩的秧田。

一亩秧田里的秧苗,能十几亩甚至是二十亩田。

张超心浸种育的秧长势不错,之前的一场倒春寒,并没有影响到秧苗。

“我听说渭南的不少稻秧上次春寒损失很严惩重的,你这里怎么看上去一点事也没有?”

太子今天微服私访,带着魏征王珪韦挺冯立薛万彻等东宫属官前来灞上。

他早听说张超在灞上把一个荒沟坡,变成了一片水稻梯田,总觉得匪夷所思。另外,他也听太原王的护卫禀报说张超带着太原王等学生在灞上,整天在外面跑。

太子妃对此很是担忧,堂堂东宫嫡长,可不能给带的成乡下野孩子了。

一路来到灞上,倒是挺寻常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