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影教师

关灯
护眼
第572章 合成长镜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张然大惊:“啥?我的音有问题?我唐山话这么标准,怎么会有问题?你不会听错了吧!”张然见指导老师不说话,众都幸灾乐祸的看着自己,走到帐篷门,冲和王珞丹搭话的老大爷招手:“大爷,你过来下。”

等老过来后,张然用唐山音说了句话,然后问道:“大爷,你是明事理的,你觉得我这唐山音怎么样,地不地道?”

老爷子想了想,道:“我觉得说得还可以,就是带了点保定音!”

周围的群众演员都大笑了起来,帐篷里的工作员更是笑成一团。

其实张然不是不相信指导老师,只是连拍了好几遍,他发现很多群众演员变得有些紧张了,就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放松下来。他咳嗽一声,厚颜无耻地道:“看来我真的很有语言天赋啊,都没教,竟然掌握了保定话。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吧!”随即他对着步话机,大声道:“各组准备,我们重来一遍!”

接下来,张然让指导老师一字一句的教了好两遍,直到字音都抠准了,拍摄才重新开始。这次整个镜再没有任何瑕疵,张然高声宣布:“这个镜过了!”

剧组的没有忘记张然的吩咐,纷纷开始鼓掌,群众演员们也都跟着鼓掌,整个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

电影第一天的拍摄进行得非常顺利,到下午五点就完成了全天的拍摄任务。群众演员散去了,场工们则开始整理现场,收拾拍摄器材。

吃过晚饭,张然没有休息,就在会议室召集剧组的主创开会。这是每个剧组的例行公式,进行拍摄总结,讨论第二天的拍摄计划,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讲完自己这边的况,张然抬看向宁皓,问道:“你们第二小组的拍摄况怎么样?”

像《唐山大地震》这种大片,不会是导演每个镜都在亲自坐镇,许多不需要主角露脸的场景,一般都给第二摄影组拍摄。这样,不同场景的戏可以分散到不同的地点同时进行,能够大大加快影片制作的进度。

好莱坞大片在拍摄的时候,经常会有几个摄影组一起开工,比如拍《明帝国》的时候,男主角在伦敦城郊的摄影棚拍摄;与此同时,在另外一个摄影棚中,邦德的替身正在完成邦德在水中的戏;在伦敦一家购物中心,一个摄影组正在拍由替身完成的,邦德开着宝马横冲直撞的戏;在美国的摄影组正在佛罗里达,邦德从空中跳机的戏;在百慕大,还有一个摄影组正在完成邦德驾驶快艇的戏。要是这些镜让导演一个个来拍,那一部大片拍下来,拍摄时间可能要翻一倍。好莱坞大片之所以能四五个月就完成拍摄,原因就在这里。

张然本来也打算三四个小组一起拍,这能够为后期节省不少时间,可惜他们手里就两台red-one,实在没办法。当然,用胶片拍也可以,但第二摄影小组主要负责特效镜,用胶片拍在后期的时候不如用数字方便。

宁皓对今天的工作很满意:“演员配合得很好,群众也特别支持,整个拍摄非常顺利。”随即他让工作员将硬盘拿过来,跟机器接好,在显示器播放今天拍摄的画面。

第二摄影小组拍摄的镜,宁皓说好没用,必须要张然点才能过。要是张然不满意,那第二天就必须重拍。

张然看完宁皓今天拍摄素材,发现这里镜没有问题,至少是符合他之前的想象与要求的。他点点道:“没有问题,我们现在去剪辑室,剪辑之后看看接上的效果如何。”

《唐山大地震》的开篇镜是一个长镜,张然对长镜倒没有什么偏好,长镜的优点是真实,但缺点也非常明显,会拖慢电影的节奏,让观众觉得累。因为从的视觉生理和心理来看,看镜3到5秒后,视觉注意力就会逐步下降。

张然之所以在开篇使用长镜,主要是电影的物众多,很多物开篇必须要出场,比如胡君,但电影开场的时候胡君跟主角一家没有关系,直接给他镜安排出场,会显得很突兀。因此,张然打算通过运动长镜来展示这些物,为电影后面的发展作一个铺垫;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呈现70年代唐山的风貌。

不过采用长镜有个非常麻烦的地方,张然他们搭建的场景只有两条街,只要一出南湖公园的外景地,外面就是现代化的城市,就穿帮了。他们不可能像真正的长镜那样,从小区拍到火车站,镜都不断。因此,他们只能采用数码合成的方式,将不同的镜拼接在一起,组合成一个长镜。电影《鸟》的长镜,电影《云水谣》开篇的长镜都是采用数码合成的方式完成的。

张然他们拍摄的镜单看没有问题,但能不能接上,接上后的连贯如何就非常重要。如果接不上,或者接上后效果不佳,那都必须重拍。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