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好莱坞之路

关灯
护眼
第五百三十二章 经验教训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冒进的错误,而且导演不但不知道调整,还把冒进变得更加急躁。

尤其是曾经,而华纳兄弟和d之所以火急火燎的要推出《正义联盟》大电影,自然是要跟冤家漫威死磕到底:你不都第三阶段了嘛?合久必分都开始内战了嘛?好,那我直接一部《蝙超》赶上你之前的所有进度,我们的《不义联盟》也是英雄内战的漫画,全给我硬塞进剧本里。

但话说回来,漫威从08年《钢铁侠》开始,用时八年,十几部电影,分两个阶段构筑的电影宇宙,d却想用一部《蝙超大战》开挂通关,这野心已经不是一吃个胖子了,简直是赶鸭子上架。

于是乎就有了那样一部完整版长达三个小时,压缩5本漫画剧甚至更多,正义联盟6巨无一缺席的丝电影,如此庞杂的铺垫戏码需要在正片中见缝针,而执筒的竟然是叙事方面广为诟病的扎克-施耐德,可想而知成片将会是怎样一盘散沙。

不是说扎克-施耐德有问题,而是华纳兄弟与扎克-施耐德合作的方式并不正确。

扎克-施耐德一直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导演,也是好莱坞流水线上少有的风格化导演。他的个风格主要体现在声画层面—画面色彩高饱和,大段慢动作抒,叙事蒙太奇,漫画式分镜构图都是这位导演的影像标签。

简而言之,这位导演拍出来的东西更像是一本力美学漫画,或是形式美学mv,画面思维要优先于戏剧思维,这也就导致扎克-施耐德的作品几乎都是后现代形式上的学霸,类型片叙事上的学渣。

就连扎克-施耐德自己都承认,他拍电影首先是漫迷视角,所以他也在电影中尽可能的运用漫画中的美学。

到了这部《蝙蝠侠大战超》中,扎克-施耐德延续了独树一帜的影像风格—只要一到需要抒的桥段,扎克-施耐德立马火力全开,慢动作,大特写,时空转换番轰炸,格高的简直没谁了。

比如影片一开场布鲁斯-韦恩家门不幸的叙事慢镜,媒体激辩的叉蒙太奇,片尾处悲壮异常的超国葬等等都让过目不忘。

可是一旦没了背景乐,没了慢动作,没了蒙太奇,没了致构图堆叠叙事,没了以上这些赖以生存的形式要素,扎克-施耐德连最基本的正反打对话都拍得有气无力,再加上用梦境,闪回这些本就有点意识流的东西来编排铺垫戏码,频繁的时空转换严重坏了剧连贯,直接导致故事时间,空间流动过大,不可挽回的造成叙事节奏失衡,节支离碎。

另外一点,就是影片最基本的逻辑了,这是墨菲一直在强调的东西,或许在有些导演或者剪辑师眼里并不重要。

蝙蝠侠和超化敌为友的理由实在缺乏说服力,完全达不到电影转换“意料之外,理之中”的基本标准,如此突兀又笨拙的戏剧转折,给第一感觉是观战的扎克-施耐德看了一眼表:“该打波ss了,快叫老爷别闹了。”

这些并不是扎克-施耐德的问题,更多还是华纳决策层的失误。

他们找来一位形式主义大咖玩类型片叙事,还不让他扬长辟短挑选剧本,扎克-施耐德也只好在叙事形式而不是叙事语法上自我发挥了。

漫改电影如今已不像从前,纯粹是小众把玩的亚文化了,随着的观众味越来越刁钻,除了要有视觉特效撑场面,还要极力突自身的类型束缚,带来独一份的娱乐体验。

再有,就是华纳兄弟对于影片pg-13的限定了,这极大的限制了扎克-施耐德的发挥。

但话说回来,投资2亿美元的影片,任何制作公司都不可能让导演拍摄制作成r级片……

想到这里,墨菲摇了摇,这真是无解的难题,除非华纳兄弟下大魄力,否则d漫画英雄电影不会有根本的变化。

现在的d系列起步很早,依然在犯错啊……

曾经的d系列,其实起步也不晚,比如墨菲自己就认为,《蝙蝠侠:开战时刻》就是一个很好的切点。(未完待续。)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