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会是海上的主流。承载量大,运营成本低,会是所有海运公司的选择。
理论上再大一些,比如达到2.2到2.3万个标准集装箱的货,以现有的技术,应该也可以生产制造出来。
但是为什么没有公司订购呢?是价格太贵吗?不,是因为没有港可以停靠。
米国就不说了,冯宇和李超他们投资之前,西海岸连一万二货
的港
都停不了。亚欧这边港
发展更好的地方,也很难停靠这么大的船,改建码
的成本太高,未必划算。
未来风雨物流、顺风物流都各需要两艘这么大的货,随着这些货
在全世界各地的停靠,这两家物流企业的名号,也会越来越响亮,业务也会开展的越来越好。
媒体不断的拍照采访,一些企业的老总,已经开始跟华夏船舶重工的董事长沟通,这艘船的造价多少,运营成本大概多少,如果合适,那么他们也会订购。
看到这些况,张瑞强很是振奋,华夏的造船业,崛起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