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梦醒细无声

关灯
护眼
053章 说亮话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的碟片吗?香港带过来的碟片真的那么贵吗?答案是一个字儿:对!

这时候歌厅、夜总会里放歌所用的不是电脑系统,而是一台一台的影碟机。有多少间包房就得准备多少台影碟机,每间房里还得装一个点歌器,你想点啥歌就通过这台点歌器告诉控制室里的打碟员,打碟员再从装着上百张碟片的碟柜里按照编号准确的找出相应的碟片,再找到所需的那首歌,塞进影碟机,按相应的数字键播放。最熟练的打碟员一个满负荷的时候可以照顾二十台影碟机,简直就和机器一样,都抬不起来。

这些碟片不是CD、也不是VDC或者DVD,而是一种叫做LD的大光碟,和炒菜锅差不多大,全名叫Laserdisc,镭影碟。这玩意家庭一般不会用,因为成本太高。不过贵也有贵的好处,就是画面分辨率够高、声音效果好、容量大、音质也好。

香港的正版碟片之所以贵,并不是制造工艺不成,而是家有版权这么一说。每张碟片上收录的歌曲都是要付给艺版权费,这也是艺的一项重要收。如果大家都把别的创作拿去白用,谁还有创作的热?久而久之大家就全都不创新了,互相剽窃着玩吧。

国内的大部镭影碟都是刀版,根本不用付版权费,说白了就是自己复制家的母盘,然后弄个工厂偷偷压制。由于当时的国内环境,被刀版的公司就算发现了,也无法追究偷盗者的法律责任,所以在国内市场上,除了国营的音像店之外,基本都是刀版碟片。

这玩意真正的制造成本并没多少,贵就贵在版权费用上,不用支付版权费了,国内的刀版碟片自然就便宜,价格一下子下降了好几倍,这都有钱赚。不过毕竟是刀版的,又不像CD、VCD一样是大众消费品,所以这种比较专业的镭影碟刀版在市面并不常见,它的流通渠道都是暗的,只在一个小圈子里销售,最主要的客户就是歌厅、夜总会这种单位用户,谁家不是一买上百张。而负责安装设备的工程员近水楼台先得月,一般都会把采购这些碟片的活儿揽下来,从中再赚甲方一笔。有些比较狠的脆就打着正版碟片的价格蒙,一张镭影碟的利润少则几百,多则上千。

洪涛也算是圈子里的,而且涉这个行业的时间还挺早,自然知道谁卖这个玩意,而且还是长江以北最大的批发商。这家伙叫邱大勇,说不上是哪儿的,嘴里啥音都有,全都学串了,由此也可得知他待过的地方不少。不过汪建新说他很可能是FJ,因为邱这个姓在FJ某些地方是大姓,往往好几个村子都姓邱。

邱大勇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就在积水潭医院对面的胡同里租住了一个小院子,五六间房,孤身一。这里既是他的居住地,也是库房,平时的易地点并不在这里,只有个别非常熟悉的客户才知道他这个老窝儿,洪涛就算其中之一。当年第一次找他买碟片的时候,他刚在京都落脚不久,还没这么多讲究,现在买卖做大了,他也谨慎了,不是知根知底的客户一般他都不露面,只是让个小伙计不怕麻烦,就为了安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