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文艺片上映十周,单周票房还能有700多万,如果能够拿到奥斯卡,这部低成本文艺片的最终票房肯定不止超过1亿美元,后期的录像带收也将更加丰厚。
相比起来,《英国病》则完全采用了标准的冲奖片发行模式,12月初开始上映,影片的上映影院数量也始终维持在500家左右。
虽然同样获得了媒体的一片盛赞,成为冲奖季的大热门,但票房上,《英国病》就差了《心灵捕手》太多,上映六周时间,累计票房也才2500多万美元。
按照这种趋势,哪怕能够斩获多项奥斯卡,《英国病》的北美票房也很难有
亿的期望,能够达到8000万美元就已经不错,而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却是2700万美元,差不多是《心灵捕手》的三倍。
虽然赢得了一片叫好声,但无论是《心灵捕手》还是《英国病》,商业方面的成就依旧远远无法与年底档期的几部商业片相比。
金球奖举办前一周,萤火虫集团上映四周时间的《侏罗纪公园3》,票房就已经达到1.73亿美元,海外票房也突了1.5亿美元,全球累计票房达到3.23亿。哪怕是海外票房市场反应并不是太出色的《尖峰时刻2》,北美上映第五周的票房也顺利突
两亿,达到2.07亿美元。
再往前,萤火虫和米高梅感恩节档期的两部影片,《怪兽电力公司》的累计票房已经达到2.51亿美元。《博物馆奇妙夜2》的北美票房同样达到1.75亿,虽然不及预期,但海外票房却轻松突2亿,预计全球票房将接近五亿美元。这些都远远不是文艺片可以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