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多,但四部影片,也不足以支持全年的放映,这个数字至少要翻一倍才可以。
艾瑞克考虑了片刻,道:“继续招吧,将转制团队的规模扩大一倍,我需要你们一年至少能够完成八部影片。”
听艾瑞克与斯坦·温斯顿谈完,卡森伯格道:“那么,艾瑞克,现在,所有技术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你确定我们要继续推进接下来的计划吗?”
卡森伯格突然问出这个问题,并不是没有缘由的。
无论是IMAX的DMR转制技术,还是RealD放映系统的开发,投的资金其实都只有数千万美元。
但接下来,一旦正式开始事实与院线相关的计划,就绝对不是几千万美元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数字领域开发的RealD放映系统,包括两台定制的胶片放映机、金属硬质屏幕、3D偏光眼镜这三大部分,即使不考虑这一放映系统的盈利因素,设备成本也达到了25万美元,因此,想要将传统的2D放映厅改造成双机3D放映厅,每个放映厅至少也需要30万美元的预算。
全套设备单价对萤火虫来说不值一提,但在全球改造4000个3D放映厅,成本立刻就达到了12亿美元,这绝对是非常保守的估计。
再加上计划中的200个IMAX影院,按照平均200万美元的建造单价,这又是4亿美元支出。
合计16亿美元的项目预算,对于家大业大的萤火虫集团来说,即使完全亏损,其实也无法伤筋动骨。不过,完成了4000个3D放映厅的改造工作,以及200家IMAX放映厅的建造,其实还只是一切的开始。
整个计划,其实就是要打造一个全新的3D影视产业链。一旦成功,萤火虫集团的实力绝对会再次发生一次蜕变。但失败的话,后果也绝对不只是损失16亿美元那么简单。
在萤火虫集团作出如此庞大的产业布局之后,如果电影观众却并不买账,项目失败,不说巨额的投资打水漂,只是这4000个3D放映厅的后续处理问题,就足够把萤火虫搞到焦烂额,更不要说还有萤火虫集团专门为了推动这项计划而打造的一系列技术团队。
所以说,如果现在叫停,萤火虫并不会损失什么,前期的投换回的技术成果,也绝对算是物有所值了。哪怕是收购的IMAX公司,如果想要甩包袱,集团也可以将其再卖掉。
但是,一旦计划进下一阶段,那就开弓没有回
箭了。
要么成为一场全新的电影产业变革的领军者,要么成为好莱坞所有嘲笑的对象,并留下一个可能造成多米诺效应的烂摊子。
放映厅里陷短暂的安静,说真的,艾瑞克心中也出现了一次短暂的迟疑,不过,扫了眼周围的一众集团高管,他很快轻松地笑了笑,对卡森伯格道:“杰弗瑞,还是说说你和几大院线接触的结果吧。”
知道艾瑞克已经彻底下定决心,卡森伯格也不再做什么无谓的事,道:“我这段时间分别和北美几大院线的管理层谈过,总体来说,他们都对我们的计划很感兴趣,但同时又觉得风险太大。”
艾瑞克指了指放映厅前面的金属硬屏,道:“或许,接下来,你可以把他们带到这里,再劝说一下。”
“当然,我刚刚也是这么想的,”卡森伯格笑着点,道:“不过,即使他们认可了这段样片的效果,我们还是很难在将来的合作上找到太多的主动权。我的思路是,我们成立一家子公司,同时与几大院线合作,我们出资改造3D放映厅,风险由我们承担,然后,我们从这些放映厅的票房中抽取一定比例的票房分成。这样收回成本的时间可能要很久,但只要能够成功,这将会成为一笔非常可观的持续
收
。至于那200家IMAX影院,主动权自然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这边,并不用考虑太多。”
改造3D放映厅最大的难点,还是北美几大院线旗下基本上都是多厅电影院,这也是萤火虫完全无法脱离几大院线单的原因。毕竟,即使强行收购了一家院线,萤火虫也不可能将一家拥有五六个甚至十多个放映厅的电影院全部都改造成3D模式。再加上北美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院线势力划分,萤火虫只是收购一家,或者和其中一家合作,都很难覆盖整个北美。
因此,卡森伯格提出的方案无疑是最具可行的。曾经的IMAX在商业化推广过程中,就采用了这种类似的模式。
不过,这样一来,萤火虫对这批3D放映厅的控制力就非常有限了。
好在艾瑞克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大举涉足院线行业,而是为了推广3D电影。
当然,对终端影院的控制力有限,为了确保在3D电影推广过程中萤火虫的主动权,成为标准的制定者是必须的。
经过讨论,艾瑞克决定制定一套双重认证体系。一个是安装了RealD放映系统的放映厅认证,一个是采用了数字领域3D转制技术的影片认证。
只要能够在观众群体中创造一种只有在RealD放映厅内播放的经过数字领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