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云巅牧场

关灯
护眼
385 万圣鬼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如今演变成为孩子们提着南瓜灯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各式各样鬼怪模样的孩子们,扬声发出“不请客就捣”的威胁,而主自然不敢怠慢,连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袋里。

如果主童心未泯,他们不仅会使用声音特效和冰机器营造恐怖气氛,并且自己也化妆装扮成为鬼怪,迎合当晚的气氛,招待那些天真漫的孩子。很多时候,小孩一个晚上取得的糖果,往往能够以袋计,整袋整袋地搬回家。

比起糕点来说,糖果更加易于保存,也更加易于发放,于是现代的万圣节里,各个家庭渐渐都养成了习惯,以糖果来当做“请客”的内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捣蛋还是请客”,翻译过来之后,渐渐演变成为了“不给糖就捣蛋”。

关于“不给糖就捣蛋”的传说起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这个习俗来源于异教徒,他们相信鬼魂会在每年降临间的时候,给活着的制造麻烦。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恶灵伤害,们穿上看起来像鬼怪的服装,并且准备面包、蛋、苹果等食物当贡品,期待好运。

们带上面具,穿着迷惑鬼魂的服装,挨家挨户收集贡品。慷慨的点起灯火,收到良好祝愿;但吝啬的则会受到威胁,等待鬼魂拜访。

所以在万圣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大量糖果,希望可以博得一个“慷慨”的名声,这也使得孩子们每一次都满载而归。

一般来说,孩子们十四岁以后就不会参加“不给糖就捣蛋”了,长大之后,糖果的吸引力就不再那么强烈了,而且挨家挨户地讨要糖果,似乎也太过厚脸皮了。但万事都有例外,如果愿意的话,高中生乃至大学生,也会盛装打扮,敲响陌生的房门,讨要糖果,就当做是另外一场派对。

在纽约读书的时候,陆离前后参加过三次万圣节,每一次都是化装舞会,真正让他看到了外国大学生们对派对的狂热,还有化妆的热

其中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跑到了上东区的高级住宅区,敲门讨要糖果,那不是享受,而是惩罚,每一次猜拳输掉的就要上前敲门,然后卖萌装可。居住在那片区域的全部都是英阶层和上流社会的们,即使诧异,也还是会给予糖果。

只是,场面就有些尴尬了。

相较而言,感恩节和圣诞节都是家庭的团聚,陆离的家都在国内,在美国这片土地上,他终究无法感受到这两个节髓;而跨年夜的话,纽约无疑是全世界最盛大、最彩的跨年场所,陆离亲身经历过时代广场的沸腾和汹涌,那种震撼用语言难以描述,任何地方都难以比拟。

只有万圣节,这个属于派对、属于狂欢、属于孩子、属于全世界的节,是如此与众不同。而且,生活在美国,万圣节的氛围远远比其他国家要更加浓厚。这让陆离有些跃跃欲试,就好像孩子一般,期待着节的到来。

更何况,以前,陆离没有自己的独门公寓,也就意味着没有“家”,所以他只能扮演上门的那一个,又或者是参加派对的那一个;但现在,况却有所不同了,陆离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家,而且还拥有了整个牧场,这将是他第一次作为主,招待上门的孩子们,赠送糖果。

这一次的万圣节,必然是全新的。

今天,陆离就是专程到镇上来购物的,第一次装扮自己的家,他准备卷起袖子大一场,不仅仅是更换一套衣服而已,他准备把整个牧场都装扮起来,把牧场变成一个冒险乐园,欢迎所有的孩子乃至成都过来,一起狂欢。

装扮整个牧场,这可是一个充满野心的大工程。陆离已经开始摩拳擦掌、迫不及待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