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状元

关灯
护眼
第四五三章 前后之别(第二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知府致仕也不是不可能y以,沈家这条粗大腿,一定得抱,还得抱好!

李氏不知道该怎么回县太爷的话。

再想想,现在孙子跟以前不一样了,沈溪以前就算中举,可到底没当官,在朝廷没什么帮衬,何时能放到官缺是个大问题。

但眼下况又有所不同,沈溪中状元立马就当官,她一辈子的期望就此变成现实,只是沈溪现在当的什么官,她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是个连堂堂七品县令都要尊称一声“大”,需要苦心结的“大官”。

“娘,那些报子还等着派赏钱呢。”沈明新从门进来,先给县令磕了,然后小声对李氏说道。

因为李氏晕倒,沈家这么多客还没来得及招待,没李氏这个一家之主的命令,沈家中可不敢随便动银钱☆氏赶紧站起来,吩咐道:“快快到我屋里拿木箱子出来,里面有散碎银子和铜板”

县令哈哈笑道:“怎劳老夫费?胡典史,用本官的银子,回让报子们去账上支取。”

由于宁化县太过贫瘠,加上连年遭遇盗匪和灾,所以朝廷任命官员的时候,竟然连县丞和主簿都没有任命,直接由一个不流的典史充当二把手。

县令说得慷慨,但胡典史听了则有些悻悻然。

谁都知道这一任县令不是什么好鸟,在宁化县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他都能想方设法贪墨银子,说是给报子赏钱,却不直接,而让到账上直取,要知道衙役的俸禄都欠了好几个月没,赏钱的承诺能兑现?

不过李氏没让县令“费”,让沈明新和沈永祺进到她屋子,把钱箱子拿了出来,给报子们派喜钱,就算不多,但每个总有几十上百文,足够报子们好酒好吃上一顿。

本来为了沈家的面子,院子里的酒席就没撤,如今反倒要多添加几桌,连同报子以及前来贺喜的县衙官差一并请了,好好吃上一顿酒宴。一顿成婚的喜宴,变成恭贺沈溪中状元的庆功宴,主桌上多了宁化县令这样重量级的嘉宾。

李氏在家里宴请县太爷,这消息传得飞快,连同沈溪中状元的消息,没过多久便传遍宁化县城,然后飞向城外以及周边村镇蔓延。

自大明朝开国以来,沈溪并非宁化县第一位状元宁化位状元是洪武朝的张显宗,但时过境迁,张氏一门早就没落,如今连后都难寻,已为忽略。沈溪却是十三岁中状元,嘘纪就翰林院担任史官编撰,乃皇帝近臣,将来阁为宰辅也不是不可能。

这年若有在朝中为高官,其祖籍地方官员都要拼命结,因为指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要调到京城,就在这位朝廷大员手底下做事。

那些知府、知县对待地方上的百姓,也尽量做到心谨慎,施以恩惠赢得民心,因为京官尤其是那些随时能接触到皇帝的官员,会将“民意”上报朝廷,一旦惹来御史言官,下城叫一个凄惨。

因此,沈溪中状元,对宁化县百姓来说是大好事,既有面子,还能让宁化县令夹着尾,以后城里什么书院、古刹、名胜乃至官道、桥梁都能得到修缮,除了地方士绅出银子,就连官员都要自己掏腰包,就怕被记上一笔,遗患终生。

百姓奔走相告,如此一来,到宁化沈家大院恭贺的越来越多。

先前来祝贺的,就是沈家沾亲带故的,包括李氏、王氏、钱氏、孙氏、冯氏以及沈溪老娘周氏的娘家,还有就是沈家这边血脉比较远但能排上字辈的族。本来沈家三郎新婚,这些都没来出席,可听说沈溪中了状元,就算跟沈溪八竿子打不着的,也都在获悉消息后,赶紧到县城来恭贺,怎么都得攀上关系再说。

这些将辈分理顺,最后也能自称是状元郎沈溪的“表哥”、“表姐夫”、“表叔”、“侄儿”、“侄婿”等等,有了这层身份,以后在地方就能得到别尊敬,说不定还能把子侄介绍道沈溪手底下担任恤,世代得到官府的铁饭碗。

李氏正在兴上,自然是来者不拒,只要是跟沈家有一定关系的,不管是同宗还是姻亲,只要来到沈家院子,一律热相迎。

在亲戚之后,城里城外的世家大族、地主富绅、举秀才又或者是致仕的达官显贵,纷纷来访。

沈溪中了状元,别来自然不会空着手,大把大把的礼物送上,有的出手就是几十上百两的银封,甚至还有直接送上城外田土的,让李氏乐得合不拢嘴,赶紧吩咐沈永卓把所有记录登记在册,看看以后怎么还礼。

李氏这辈子追求的就是被称颂、捧赞,如今愿望得以实现,她脸上挂着笑容的同时,眼角挂着泪,笑容和泪水就没断绝过。

县令本来想留在沈家吃顿酒宴,表示与状元家关系亲近和睦,将来拜访状元郎也多个谈资』过眼看越来越多,院子内外挤得水泄不通,县令便敬了李氏三杯酒,提出告辞。

正要走之际,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吹吹打打的声音,县令详问之下才得知,原来是柳家那边又把闺给送过来,想把婚事继续完成。

之前街坊们讪笑的对象是沈家,想看沈家的笑话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