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黄金瞳

关灯
护眼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写经卷轴【求月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写经卷轴

“什么味道啊?这么怪?”

刚才取出砖的时候尘土飞扬,任博士也没顾得上去看里面有没有东西,现在已经开出,顿时耸了耸鼻子,闻到了一奇怪的味道。更多小说 Ltxsfb.com

“是纸墨的味道……”

庄睿也闻到了那味道,但是和任博士一无所知不同,他早已知道里面藏放的东西是经书,所以更容易猜出来。

不过此刻庄睿心中也是十分震惊的,因为不论是他亲身经历过的那次考古发掘,还是从资料上多看到的发掘现场记录,基本上所有的墓葬或者的地宫出土的时候,总是伴随着难闻甚至有毒的气体,这已经成为考古工作者的共识了。

但是当抽出青砖之后,充斥在庄睿鼻尖的,只有一淡淡的书纸香墨的味道青砖泥土之中,全无那种腐朽难闻的气体,这让庄睿对于里面的那些纸质书又多了一丝期待。

“没错,是纸墨的香味,这……这……”

任博士听庄睿这么一说,也感觉出这味道的出处了,脸上有些惊疑不定,在西北地区发现纸质文物,这意义可是非常重大的。

要知道,在西北地区尤其是敦煌附近,常年旱少雨,最有利于文物的保存,历年来出土的一些品相完好的名字画,大多都是这这些地区。

可惜由于地域限制,这里在古代文雅士、风流骚客们相比江南等地区就要少了很多,字画类的文物相对也比较少。

如果江南大墓中的那些字画文物葬到这里来,估计那些只有著录而无实物的珍贵字画,都能被保存下来的。

“是经卷古籍,咱们小心点,把再开大一点儿,小贾,你们在地上铺上垫子,把手套都戴起来……”

任博士愣了一下神之后,马上反应了过来,拿起电筒往里面照了一下,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神

这佛像高达七八米,即使是底座也有三四平方米大小,里面简直就是一个小房间,在强光手电的照下,一摞摞被油纸包裹着,摆放的整整齐齐的书籍,出现在了任博士和庄睿的眼前。

现在这个孔虽然足以让一个钻进去了,但还是显得太小,如果从里面往外拿东西,说不定就会损坏掉。

庄睿和任博士又忙碌了将近半个小时,在佛像背后开出一个一米多高的来,由于是青砖抹砌的,倒是没费多少力气。

“庄睿,我进去,你在外面接着,小贾,你也过来,在拿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手指捏住,要用手捧着……”

仅仅是目测,任博士也看出,这些古籍善本的年代最少在数百年以上的,虽然敦煌地区少雨多旱,不会受腐朽,但是燥会使得纸质变得脆弱,所以这才反复代几个研究生学员不得用手指去拿书。

在庄睿手电的照下,任博士矮着身子钻进了佛像的肚子里,等任博士进去后,庄睿将灯放在了处,顿时佛像内部一片光明。

所谓写经,即誊抄书写佛典的称呼,约起于西元前一、二世纪,即印度初期佛教之时代,其中,印度是以梵语书写,西域地方则梵语、胡语并用,锡兰等专以利语书写经典。

后来道教盛行之后,写经这一称谓也被其所用,只要是工手写誊抄的经卷,都被冠以这个称呼,在印刷术尚未发达时,写经实具有弘传流通之意义与功德。

像神话故事西游记中所说的唐僧取经,其实在真实发生的事件里,唐玄奘所从西域带回的经书,其大部分就是手抄本,至于写经卷轴被世所熟知,则是在一百年前敦煌藏经被发现之后的事了。

敦煌藏经所出土的经卷古籍,几乎全部都是工手写誊抄的,由于明清之前遗留下来的手写经书极少,所以写经卷轴,几乎就成了敦煌出土文献的代名词了。

庄睿的反应也不慢,将写经的的来历在脑中转了一圈之后,马上开问道:“任哥,这……这莫非是敦煌藏书?”

“我……我也不知道,这卷是楷书抄写的,你看看,这每行都是十七个字,上下及行间都是用淡墨丝栏给区分开的,应该是隋朝的风格……”

任博士接过庄睿手中的写经,又打量了一番,给这个卷轴断了年代,接着说道:“明清之前的写经,几乎都出自敦煌,我看……**不离十就是敦煌文献里的一部分了……”

虽然做出了推断,但是任博士怎么都想不明白,敦煌文献问世已经长达百年,而已知的那些古卷经书,也都流失在世界各个国家,为何这里又会出现这么一卷经文呢?

而且按照目前的况来看,估计不仅仅是自己手中的,这佛像内被油纸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物件,恐怕都是这种经文古卷了。

“想那么多嘛?猛子哥不是说过吗,在百多年前,曾经有敦煌的道士来过这里,说不定就是那个王道士藏匿的呢……”

庄睿不知道,他随说出的这么一句话,却真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这些经卷,的确是王道士当年藏匿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