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的专注和自信,与静心苑那片死寂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比。
他心中那
烦躁感,竟在不知不觉中消散了大半。
半晌,明若雪放下账册,她抬起
,眼中带着了然:
“公子,问题确实出在进货价和损耗计算上。这里,还有这里……”
她伸出纤纤玉指,点在账册的几个关键位置,条理清晰地解释起来,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甚至还提出了几个颇具可行
的解决方案。
她的分析
准到位,言语间既专业又不失分寸。
既解决了问题,又不会让周珣觉得自己被比了下去,反而让他觉得“果然还是她懂我”。
周珣听完,满意地点点
,脸上露出了近段时间难得的轻松笑意:
“还是你脑子清楚。这点小事,那些废物掌柜竟弄得一团糟。”
明若雪垂眸笑道:“公子谬赞了。能为公子分忧,是若雪的本分。”
周珣看着她这副温顺却又聪慧的模样,心中越发熨帖。
他放下茶杯,伸手,轻轻握住了她放在桌上的手。
明若雪身体微微一顿,随即放松下来,并未抽回,只是脸颊上飞起一抹恰到好处的红晕,更添几分娇羞。
“今晚……就别回去了。”
周珣的声音带着一丝慵懒和不容拒绝的意味。
明若雪抬起眼,眸光流转,最终化为一片柔顺的依从,轻轻点了点
:“……全凭公子吩咐。”
这一夜,周珣宿在了明若雪的院中,书房里的灯,很早就熄了。
……
夜已三更,左相府的书房内依旧灯火通明。
厚重的紫檀木书案上,卷宗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上等龙涎香和墨锭混合的沉静气息,带着一种无形的威压。
左相周彦,身着一件玄色常服,并未显出多少疲态。
他靠在宽大的椅背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温润的玉扳指,目光锐利而
邃,正审阅着一份份来自各部司的奏报。
书房内只剩下他翻阅纸张的沙沙声,以及窗外偶尔传来的更夫梆子声,衬得此地愈发寂静。
这时,书房门被轻轻叩响。
周彦
也未抬,只淡淡道:“进。”
一名身着七品官服、面色略显紧张的刑部官员躬身而
,手中捧着一卷黄旧的文书。
他小心翼翼地走到书案前几步远处,垂首禀报道:
“相爷,这是关于十年前‘李嵩案’从犯,原翰林院编修属吏张潜的卷宗。此
流放北地已满十年,按律……”
“可申请除籍归乡,或酌
准其返回原籍左近州县。地方呈报上来,请相爷示下。”
“李嵩……”
周彦的动作微微一顿,抬起眼帘,目光落在那卷文书上。
这个名字,像一颗投
时间
潭的石子,瞬间在他平静无波的眼底漾开了一圈极淡、却又极冷的涟漪。
他没有立刻去接那卷宗,而是将手中的朱笔轻轻搁在笔山上,身体微微后仰,目光似乎穿透了眼前的空气,望向了遥远的过去。
十年了……那个动
不安的时期,天都内外暗流汹涌,稍有不慎便可能颠覆一切。
中书大夫李嵩,站在了那
逆流的最前端,成为了必须被扫除的障碍。
为了稳固当时的局面,为了让整个朝廷重新回到“正轨”上,他必须做出选择。
周彦记得,在那个充斥着血腥味和紧张气氛的夜晚,他否决了所有“怀柔”、“分化”的建议。
“……欲止沸,必抽薪。”
他记得自己当时冷硬的声音,“对敌
心软,就是对自己和更多
的残忍。要让所有
都明白,选择错误的代价是什么。”
“可……李家及其党羽牵连甚广……”
“那便一并清算。”
周彦的语气没有丝毫犹豫,“斩
,务必除根。唯有雷霆手段,才能彻底终结这场混
,换来长久的秩序。这必要的牺牲,必须有
来承担。”
命令下达,血色染红了长街。
他知道,从那一刻起,“酷吏”、“
贼”的帽子就牢牢扣在了他的
上。
但他并不在意世
的眼光。
那些只看到眼前血腥的
,又怎会理解维持一个庞大帝国运转所需要的冷酷决断?
秩序的建立和维护,从来都不是温
脉脉的。
后来,清点名单时,有
回报说李嵩那个最小的
儿,似乎用一个侍
顶替,逃过了一劫。
“哦?”
周彦当时只是挑了挑眉,并未放在心上。
一个侥幸逃脱的丫
片子,能成什么气候?
他挥了挥手,示意不必追究。
“蝼蚁尚且偷生。让她自生自灭去吧,别为这点小事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