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与萌娃的文艺生活

关灯
护眼
264、唐霜挖的坑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听到刘伟如说他是真正的知行合一的代表,唐三剑心里一噔,脸上不动声色,倒要看看这位刘主席接下来要说什么。更多小说 ltxsba.me

现场的诧异地看看刘伟如,看看唐三剑,经过了先前的一幕,都能猜到,估计又要掐起来。

张厅长先前没到,所以不知道两有过锋,当下饶有兴趣地问刘伟如:“刘主席这话怎么说?”

刘伟如笑呵呵地看看唐三剑,见他竟然同样笑眯眯地点示意,心里冷哼一声,等会儿你就笑不出来了。

刘伟如:“首先声明,我是极其敬佩唐教授的,魏主席知道,我在很多场合都夸过唐教授是粤州文化界的思想之鞭。”

里的魏主席笑笑,点点,没做声。

刘伟如:“今天的主题是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我认为唐教授的那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就是创新思维应用的最好典型,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猪,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贬义词,脑袋不好使就骂猪脑袋,不活就骂是懒猪,骂肥胖就说是猪……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但是唐教授却把猪这个传统的贬义形象摇身一变,成了思想的革命者和行动的先行者……”

听刘伟如从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的角度剖析《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看来他确实下了一番功夫研究,说的是道,就连唐三剑都没想到自己写的这篇文章,竟然蕴含如此厚的文化底蕴,其思想的厚度和广度超乎了想象。

真不知道该称赞唐三剑写的好呢,还是该称赞刘伟如剖析的刻。

这么看,刘伟如俨然一位唐三剑的拥趸。

刘伟如:“如果仅仅是一篇文章,唐教授还当不得知行合一的杰出代表。”

张厅长很合时机地问:“哦?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吗?”

张厅长确实不知道唐三剑的况,他只读过一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对唐三剑的况不甚了了。

刘伟如:“张厅长可能有所不知,唐教授除了研究学术,还是一位武侠迷。”

张厅长:“武侠?武侠小说?”

刘伟如:“正是,武侠小说。”

张厅长哦了一声,没有发表意见。

当今文化界,尤其是传统文化界,对武侠的认识停留在消遣文化,地位不高,哪怕如今武侠崛起,年轻很多看武侠小说。

武侠文化甚至不能称之为文化,不受知识份子,尤其是自诩英的那些待见。

比如现场的众,比如张厅长。

你武侠小说写的再好,卖的再火,翻拍的电视剧和电影万空巷,见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也得毕恭毕敬地称呼一声老师,执学生礼。

见在场的众色变化,刘伟如心中冷笑,继续说道:“虽然武侠小说缺乏文化底蕴,打打杀杀,没有多少文化营养,但是不可否认,现在的年轻就是看,不仅是小说,还有电影,电视剧。”

“我们是文学创作者,写作的风向标就是民大众的喜好,要创作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而现在民大众的风向已经变了,传统的严肃文学市场越来越小,尤其在年轻中。”

“我们作协前段时间做了一个调查,访问了2000名年龄在18岁到35岁之间的年轻,得到的统计结果是,在近三年里,75%看或者看过武侠小说,而看过传统文学作品的比例,堪堪10%!”

现场顿时议论纷纷,刘伟如不停,接下讲道:“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拥抱变化,拥抱流行文化,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不要再写那些讲大道理的书了,年轻看;不要再写那些经历坎坷的故事了,年轻看;不要再关注作品中的文化思想了,年轻不看;不要再雕细琢遣词造句了,年轻看!”

“我们要改变创作思路,在这方面,应该向唐教授学习,他早就走在了我们前面,创作了好几本武侠小说,我看过,挺欢乐的,很好看啊~唐教授,我最喜欢你的那本《一苇渡江》,写的真好,一百多万字吧,我一天一夜没睡觉就看完了,痛快!”

忍不住问道:“写的什么内容,一百多万字竟然一天一夜就看完了?”

说:“这种小说哪里需要仔细看,都是一目十行扫看,除了故事,没有其他值得讲的了。”

说:“那就是我们说的文化里的快餐,快餐文化嘛~”

……

刘伟如等大家说了会儿才说道:“不同的书,看的速度自然不一样,陆明义的《黑白》,短短五万字,我就看了一个礼拜,所以说,这和《一苇渡江》不能相提并论,没有可比嘛!”

唐三剑心中冷笑,这笑面虎说了半天,最后才露出牙齿。

张厅长问唐三剑:“唐教授,你真的在写武侠小说?”

唐三剑:“写了好几年了,刚才刘主席提到的《一苇渡江》是我今年才完成的一本。”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