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1617

关灯
护眼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广袤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塔什海没有辩论,按着胸躬身道:“是我说错了,在大汗的指挥下,我们的儿郎如狼似虎,汉数少,也就是仗着甲胄良还有火器,只要将士们愿意浴血奋战,我们必能大败汉儿,夺回蒙古的荣光。”

“我等愿随大汗与汉儿血战到底。”

在大福晋的眼神扫视之下,其余的大总官和大臣们都俯首躬身,表起忠心来。

“很好,”林丹汗站起来,瘦高的身躯似乎很有威严的样子,他朗诵般的道:“我们蒙古才是原之主,祖先的英灵和佛祖都会保佑我们,历来只有我们击败和役汉,绝不能叫汉欺负到我们的上。我决定汇兵到西拉木河畔,沿着大河南下,寻找和记商团军的主力,一举将其击溃!”

“谨遵大汗之命。”

在场所有的贵族面色惨白,差次不齐的躬身答应下来。

……

其后数察哈尔各部开始往大河边聚集。

西拉木河原本就是察哈尔境内最重要的一条河流,与其余各部的分界,放牧和生活的用水都仰赖这条大河,在这条河边也曾经数次差点发大战,天启二年时察哈尔科尔沁,大军云集在西拉木河畔,奥台吉不敌而向求救,努儿哈赤派莽古尔泰抵农安塔,林丹汗迅速撤走,没有给在河畔与察哈尔会战的机会。

在几十年前,明军也经常在这一片原上出没,那是李成梁的家族儿郎和李府的内丁将士们,那是一群矫捷彪悍的汉儿,穿轻甲,骑烈马,挟弓刀,几千骑乃至几百骑就敢原,一路烧杀抢掠,见就杀,斩下首级便走,见到毡包就烧,明军所过之处到处都是一片火海,不少蒙古贵族天还在饮酒欢宴,第二天就被割了首级带走。

这种捣巢战术下,蒙古各部没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一直到李如松在西拉木河畔被过万察哈尔围的水泄不通,带的骑兵全部被杀,李如松本也力战而死之时才停止。

大量的马聚集在一起,声势相当的壮观,无数台台被自己的甲兵围在中心,四周是那些策马跟随的牧民丁壮。

这一次察哈尔也知道是事关生死存亡的一战,加上是被合围而不是在移师行军途中打仗,整个部落的丁几乎都聚集在一起了,整个河畔象是起了一片又一片的乌云,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灰黑之色,到处都是披着皮袄聚集起来的壮丁们。

除了老之外,连那些半大的男孩子们也被带了出来,他们当然是最活跃的一群,挟着骑弓,腰间佩一柄刀就算有不错的具装了,更多的只是拿着柄木矛就算有了武装,毕竟矛用铁较少,大明和蒙古对峙了二百多年,严禁生铁进原,原本辽时就是这样封锁原的,蒙古各族始终未造成大患,金时放纵铁器进蒙古原,在其开国后不久蒙古已经成为祸患,几十年间蒙古就崛起了,将金国彻底埋葬。

大片大片的牧民从方圆近千里之地汇集,这场战争从和记动员开始到如今已经超过一个月,四周边境已经发过若次小规模的战事,和记并不着急,不紧不慢的剪除着察哈尔的羽翼,并且在原上大造声势。

正如张瀚所说,消灭察哈尔打的只有三分是军事,七分是政治。

这一战消灭的不是武装力量,而是心。

从铁木真一统原到如今好几百年了,其实“蒙古”只是一种身份的认可,另外是强力捏合的各个部族。

比如当年在原上的各部族现在都自认为是蒙古了,只有卫拉特在蒙元覆亡之后逐渐觉醒,不再愿意认可自己蒙古的身份,或者说,认可是蒙古,但并不认可察哈尔

两个部落的仇恨从明初就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朝中叶,新疆很多地方都是察哈尔配合清军在驻守,很多察哈尔在清朝时跟八旗兵迁移,驻守在新疆的地方,几百年后还在那里驻守着。

到乾隆年间,清廷尽屠准部,察哈尔也是清军的鹰犬,杀掉这些背叛的卫拉特,察哈尔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

张瀚要统治原,不光是武力上的胜利,在乎的反而是们的心理。

如果各部都渐渐如卫拉特那样有自己的部族意识,在统治上就会更加容易。

要强化察哈尔,内喀尔喀,外喀尔喀,土默特,科尔沁等各自的部族属

在和记的统治下当然不必叫他们自相残杀,但分裂和仇视不可避免。

这一次战事拖延很久,主要原因还是张瀚要把各族的都召集过来,这样在察哈尔心里肯定会视各部为仇敌,哪怕这些部民并不怎么忠于林丹汗,可在灭族之战时跟着冲过来挥刀的,必定会被长久记着。

和记是汉又是敌,还是征服者,这样的角色反而不怎么会被记恨,而那些跟过来效忠的蒙古部落反而会被察哈尔恨之骨。

这只是一件小事,顺手就可以做了。

仗还没有打,张瀚已经在考虑战后的事了。

在此之前,张瀚考虑事的角度是从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