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工业之动力帝国

关灯
护眼
第79章 巨变之始 (十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香港置地的份远嘉从36.8%持增到55%,牛国际从58%持增到65%,怡和太平洋从63%持增到70%,只有原本就持70%的文华东方酒店集团没有启动持增计划。

手中保留了怡和系在港四大上市公司30%的份之后,远嘉抵押置地25%的权从德银获得五年期48亿的商业贷款。

同时32%的怡和太平洋份,18%的牛国际份,20%的文华东方酒店份这三者合计在汇丰银行获得了五年期90亿港元的商业贷款。

为了试探的开启同国内银行的合作之路,远嘉把7%的牛国际,8%的怡和太平洋,20%的文华东方酒店份抵押给中行香港支行同样获得了五年期27亿港元的商业贷款。

一番调整之后,怡和集团从凯撒克家族时代的手握15%份,其余抵押,变成了远嘉时代的手握30%份其余抵押,怡和集团的储备现金从凯撒克家族时代102亿港元增加到远嘉时代的183亿港元。

一般来说维持怡和体系的常营运,六十亿港元就足够了,哪怕多准备出三十亿港元的机动资金,目前怡和集团依旧有九十亿港元的溢出资金需要投资。

刘文岳通过整理数据发现从今年年初开始,集团原本稳定的每月4亿东德马克纯利开始以每月百分之五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经变成了每月5.3亿东德马克。

原本刘文岳还以为是去年年底那会西德为了试探东德社会,搞出停业整顿回复正常营业时补充的购物反弹,可观察了半年之后刘文岳觉得事可疑,然后花心思仔细一查,结果从苏军驻欧红军那边查出了马脚。

最晚从去年九月就已经开始了,苏联红军驻欧司令部在国内的命令下,开始从超市位于柏林的总仓库动手脚,苏联直接出动部队利用晚上把货物从总仓库提走不上架销售,然后苏军驻欧司令部通过超过一百五十个分散账号把款项按正常零售价划到超市账上。

本来东德超市建立时,远嘉这边除了财务就没出什么员工,帐能对上不出问题也没关心东西到底是被谁买走的。

共和国这边的供货数量没变,苏联把货劫走了一部分,紧缺自然会传导到市场上,西德收购超市之后完全按市场经济那套来运作,面对紧缺涨价几乎是条件反,远嘉不收卢布,苏联只能用东德马克支付最终反应到远嘉的账面上就东德马克的利润节节上升。

由于苏联得十分隐秘,刘文岳只是通过驻欧司令部的内线知道了事的存在,具体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什么时候来发生的,东德政府高层是否知,双方如何分配份额怎么结算之类的细节暂时都不知道。

梁远听刘文岳说完,都不知道该说点啥好了,难怪今年截止目前苏联境内祥和一片,老毛子果然没有坐以待毙的传统,就算和梁远谈不拢也早就找到了曲线救国的道路。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