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的心却是五味杂陈,其中既有渡海参与抗战的
国义士,也有充当苦力追随
军行动的“志愿者”,而绝大多数
则是对着这动
的时势无可奈何,只能从心里叹息着战争带来的悲哀。
(本
认为台湾
和中国
是同文同种,难免担心台湾
在战争中对
本
倒戈相向,袒护中国。因此太平洋战争
发之前,台湾
并没有当兵的义务,最多只是“志愿”被招募为随军苦力和挑夫罢了。)
在这一背景之下,本殖民当局为加强对台湾社会的控制,把台湾打造成“大东亚圣战”的后方基地,在台湾掀起了皇民化运动——具体来说,就是在台湾实施一整套强制推行
本文化的教育活动,隔绝台湾与中国之间的文化联系,把台湾民众培养成为天皇臣民,简称“皇民”,为
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效力。
在1937年之前,本在台湾已经断断续续地实施了一些皇民化政策,例如在台湾学校把
语定为国语,在政府部门按照
本节
放假,出版
语报纸等等,但有关当局推行不甚得力,效果也不够显著。
到了1937年之后,这场皇民化运动的进度骤然加速。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力推行语、进行
化教育、倡导生活习俗
本化、强制改变宗教信仰等等。在此期间,汉语的报纸刊物在台湾完全消失了,学校里也不再上汉语课程,凡是不懂
语的
还要罚钱,
迫台湾
花大力气学习
语。根据台湾总督府的统计,台湾本地
在1937年
语普及率为38%,1940年为51%,1944年则达到了71%。
此外,台湾还被迫集体改用
式姓名,穿
本和服,住
本式榻榻米,行
式90度弯腰礼。在学校里强制学生学习花道、茶道、弓道等课程(现在得去缴费上死贵死贵的培训班才行),同时命令台湾民众义务劳动,在各地赶建了一大堆神社(天晓得里面的巫
到底是由什么
来客串的),并且按时进行参拜。
再接下来,就是宣传“大东亚圣战”和弱强食的军国主义思想,鼓吹侵略战争的正义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分强弱,弱小国家理该接受强大国家的掌控;文化分先后,落后文化理该接受先进文化的同化;
种分优劣,劣等种族理当接受优秀种族的宰制。而
本
作为优秀种族,自然应该征服世界……
虽然皇民化运动看似搞得热火朝天,但总的来说,截止到本战败投降为止,这场轰轰烈烈的皇民化运动,除了大幅度提高了台湾
的
语水平之外,并不是非常的成功——至少是没能让台湾
真正
本化。
第一,这场皇民化运动虽然酝酿了很久,但真正的大规模推行也就持续了八年左右,这点时间显然是不够的——通过这场运动,确实是造就出了一批以当“皇民”为荣的台湾。他们把
本当作祖国,将中国贬低为“支那”,生活方式全面
本化,穿和服,睡榻榻米,说话必用
语,形成一种崇
疏汉的媚
意识,甚至以家族长辈不会说
本话为耻。其中一部分
(如岩里政男之流)还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加了
本军队,把为天皇效死视为“最高的荣誉”……但这批
的数量毕竟有限,大多数台湾
无论是从生活方式,还是在文化思想上都没有变成
本皇民,始终还是名副其实的中国
。
第二,台湾的皇民化运动,是在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的。对于那些成为“皇民”的台湾,殖民当局除了稍稍提高配给之外,并没有太多的“糖果”进行奖励,还要时常组织他们去“奉公”,即无偿义务劳动——眼看着努力成为“皇民”并不能明显改善实际生活,显然很让他们的积极
受挫。
而且,在肚子都填不饱的况下,那些花道、茶道之类的
本传统艺术,也实在是难以对
产生吸引力——事实上,直到未来
本动漫作品大行其道的年代,这些玩意儿才真正在东亚各国的民间广为
知。
第三,虽然皇民化运动的目标是让台湾变成
本
,但实际上,尽管他们受
本的教育、懂得
语,可是仍然被
本
视为二等公民,遭受各种歧视政策,让很多“皇民”
感失望。
第四,在皇民化运动之中被鼓吹得战无不胜的大本帝国,最终却是被炸成了一片废墟,以无条件投降的方式沦为了美军占领区,按照
本
过去那套弱
强食的军国主义理论,此时的
本
自己也应该算是劣等民族了,而中国倒是成了战胜国——这世上一向只有崇拜强者的事
,哪有崇拜失败者的道理?
更别提当时还有很多本文
在鼓吹“应该把
本并
美国,成为美利坚的第五十一个州”……面对这等状况,你让台湾“皇民”们到底该怎么去“归化”为
本
呢?连
本
自己都不想当
本
了啊!
那时候就算有谁一定不想当中国的话,也应该削尖脑袋移民美国才对!
所以,在本投降的第二个月,全体台湾
就十分迅速地抛弃了自己的
式名字,改回了汉语旧名。
更绝的是,当时有很多身在本境内的台湾“皇民”,明明已经
语说得比汉语都流利了,可是一听到
本投降的广播,就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