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以便有经验的开发者能在PC上完成开发;另一套则是基于蜜蜂PT平台,开发者可以直接在PT上进行开发、调试与验证,简单方便还省钱,受到大量新开发者的欢迎。
作为新近行的萌新,雪屋工作室用的正是第二种开发环境,只需配置一台高
能PTW作为开发机,再搭配上网络显示器和键鼠设备,就足够姐弟两个使用了。
过去一个月,艾丽西亚先飞美洲后飞亚洲忙着开会,霍尔斯滕也没有闲着,依旧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开发进度。看着屏幕上的alpha_V3版本的游戏,发现“蚁模式”和“MR模式”两大系统出现在游戏里,拉尔森姐姐忍不住眉
皱起。怒火正要发作,想到一夜未睡的弟弟,又被她强压下去,拿起边上的VR
显和控制器,艾丽西亚打算看看效果再说。
严格说来,和它的姊妹篇其实应该算作MR-Game。奈何这类设备销量有限,卖得最好的蜜蜂眼镜3和第二好的蜜蜂Holo1加起来也才卖了50万架,拉尔森姐弟只得改变主打平台,把游戏搬到VR眼镜上。
虽是无奈之举,这么做也带来了一些意外之喜。“雪屋”上大受好评的独创玩法“蚁模式”,便是基于VR的沉浸特
开发而来,它能让玩家身体“缩小”到米粒大小,从而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当然,说是缩小玩家,真实作却是放大场景,这就对建模贴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模型面数太低放大以后会显得棱角分明没有美感,纹理贴图也可能因为拉伸变成模糊一片,影响视觉效果。
“雪屋”是典型的卡通游戏,对纹理和面数的要求不高,还有卡通描边可以帮忙遮掩,使用“蚁模式”并不会产生太强的违和感。可“生态球”就不一样了,这款游戏走的是写实画风,动植物造型和真实照片有九成相似,对模型面数和贴图纹理的要求非常高,贸然放大之后坑了自己。
进游戏,艾丽西亚第一时间启动“蚁
模式”,面前的世界迅速长大膨胀,直到小虾变成水中巨兽、水藻叶片比
还大,扩张才告终止。
左右摆动双臂模拟游泳,她漫游在骤然变得空旷起来的生态球里,心中充满了惊讶。
之前担心的事并没发生,坚硬的“巨虾”甲壳、飘摇的“巨藻”叶片,该硬的硬、该软的软,
廓清晰、色彩分明,看起来一切正常,完全不像是放大几百倍后该有的糊一脸效果。
“你怎么做到的?”
无回答,艾丽西亚抬起
来,却发现对面座位上空无一
,这才想起自家弟弟被自己命令回去睡觉,这会儿应该已经睡着,只得讪讪住
,暂时记下这个问题留待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