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是米线。在大锅里煮透,架上整包的复合调味料:里面有食盐、葱花、胡椒――可惜没有辣椒,不然这东西来点油泼辣子就更好了――还有许多挂釉的陶罐,装着鱼露。罐子都有藤编的外套,以防搬动的时候碰撞
损。附近百姓送来的得各种蔬菜和禽蛋也丰富了汤里的内容。
煮出来东西味道相当不错,就是没油水。席亚洲又一次的见识到本时空农民的好胃:一个兵一
气吃下了差不多3斤米面才算了事。
军官们的汤里添加了切成片的午餐。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在这里又显示出它的威力,一听125g午餐
罐
由二
分吃,负责切分的
要十分小心不能切多切少了。最后连罐
内壁上的油脂也被用热汤洗刷一下消灭掉。
“没想到午餐也会成为美味!”东门吹雨喝了一
米线汤,加了午餐
之后,汤味似乎变得浓郁起来,午餐
还为汤水添加了多种香料的混合味道,比单纯加了调味料的汤面要好吃多了。看来
地三号和四号也没大问题,缺点是没有油脂,如果不是有午餐
的话,单纯用调料包味道还是过于寡淡。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对粮的感受,然后走出帐篷准备松快一些,心里却有点热辣辣的心思――却一脚踢到个东西,哐当一声滚了好远,定睛一看却是一只午餐
的空罐
。
“太费了,这是谁
得!”东门吹雨痛心疾首,镀锡的马
铁可是工业部门至今还造不出来的东西――食堂每天做饭的时候,不要说是罐
盒,连真空铝箔袋、塑料袋都是小心的洗
净收好
回給计委仓库的。他在周围一阵查找,把罐
盒都給找了回来。赶紧跑到指挥部去向席亚洲汇报,于是当天晚上所有军官都收到了一条命令:吃完的罐
盒必须洗
净回收。
炮兵教导连连长应愈正在山间行军。汗水已经浸透了军服。这还算冬天吗?他停了下来,喝了一水壶里的淡盐水,看了看弯弯曲曲的山道。
密林遮蔽了行军队列,山势不算陡峭,但是崎岖难行。但应喻可以想象到自己部下:陆军炮兵教导队的一个炮排,3门12磅山地榴弹炮。炮被拆开由马驮载着行军。按照标准的12磅榴弹炮的编制,每门炮由3匹马驮载,第一驮炮身,第二
驮炮架和车
,第三
驮着两个弹药箱。一个弹药箱内装8枚炮弹:2枚榴弹、6枚实心弹。2个弹药箱才不过16发。正常状态下,一门炮的基数是48发炮弹。但是穿越者手中的全部马匹和驴子上阵还不够。即使只出动了三门火炮,就已经动用了农庄里的大多数的马匹――吴南海还要应愈保证所有的马都会平安回来,为此他不惜把杨宝贵也送进了远征队照料马匹,不过他可以坐船行军,免于徒步行军。
几名炮兵从应愈的身边经过。他们和步兵一样,都背着全副的装具和步枪,唯一一个没有背步枪的是个15岁的孩子,他是军政学校的炮科学生,瘦得象只猴子,应愈看他的模样,特许他不背步枪。
“啥时候才能有全骡马化的骑炮兵。”应愈感叹着。
炮兵排后面还有十几个脚夫,都扛着背着炮兵们的装备物资。这些是昨天各村派来的“联络员”,席亚洲预备着万一需要动用额外的力物力的时候,就派这些
回村去联系安排。应愈说反正他们也没事
,还是帮我来背点装备,减轻马匹的负担,炮兵的七零八碎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北炜带着侦察队和几个向导前出几公里进行遮断式样搜索,清除可能的伏兵和观察哨,据向导们说,百图村很少和周边村落来往,他们都是直接驾船出去贸易,吃得用得,连造船的木材都是从海上运来的。他们什么都不缺,子过得挺滋润。难得从山里出来赶次市集,买东西常用洋银,还有
见过有很大的外国船到百图去过。
百图村因为本地的土匪侵扰,在通往村落的道路要害上设了木寨,派防守。至于海上的各路好汉们倒是不来侵扰――他们常在百图修船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