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关灯
护眼
第八十七节 考察团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的关系非比寻常。因为登州之的关系,对外报局对徐光启这条线索一直投以很大的注意力。被派遣往京师的报组的一个使命就是利用耶稣会的关系设法和徐光启搭上关系。上海这边,暂时不做任何动作,只是命令起威注意上海徐家的活动。

毛三生告诉周天,在上海县的跨海门,也就是南门外康衢里,有徐家的“双园”,那是徐家的祖业,现在是徐家的菜园和桑园。甘薯从闽广一带传江南就是徐光启在当地首先种植成功的。在北门外有一处桃园,种了许多桃树,收成很不错。在法华镇还有一处农庄别墅,名为“后乐堂”,此地又是徐家的祖茔所在地。

“是徐家汇!”周天脱而出。他知道徐家汇这个名字的来历。徐家汇就是这处徐家地产的所在地,徐光启的后曾经在这里聚居,所以才得了这么个名字。

毛三生莫名其妙的看着他,不知道怎么冒出个“徐家汇”来。周天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解释。

徐家在上海的产业除了城中住宅之外,几乎全部涉及农业。徐光启的祖父虽然是以商贾起家,徐家对商业却没有多少涉猎,但是徐光启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耕读传家。他虽然土地不多,但是每一处都悉心经营,对农业技术、农田水利、田间管理等农法钻研很,因而土地收益都相当好。尽管后世徐光启是以传播西学的科学家而著称,实际他也堪称一个成功的农业资本家,这样的在当时已经出现了不少。

显然起威在当地的工作效率相当不错,很快就把徐家的具体况打听的清清楚楚。尽管周天觉得意义不大。

几个又去了上海县城内城外的几个水陆码,观察通状况。考察团的中的吕中行是通部派来得,目的是考察江南的道路通状况。他是电气工程和路桥工程双学位持有者,过去专门从事路桥质检工作。

考察通状况不仅是为了未来得军队进兵做路线规划,更多的是为开展后的江南的商贸活动做准备。通始终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先行条件。

第二天,毛三生的船只已经准备好。这是二艘在江南常见供有钱出行的短途客船,俗称无锡快。船不大,上面设施齐全,不仅有卧房供休息,还有客厅作为宴饮起居之用,后船艄有厨房,供应伙食很方便――无锡快在旅途享用方面是非常出名的。谨慎起见,毛三生将船上的员都换成起威的马。这样当然也就没有有名的无锡船娘的体贴微的服侍了。除了客船,另备二艘航船随行装载行李。至于其他货物,由起威安排,多船分批再转运。

天一行登船之后,一路上饱览沿途的江南春光,乏了就在舱室中高谈阔论。吕中行的事要多一些:他不时要测量水,对航道进行观测,为未来的航道开设疏浚积累第一手资料。

在舱房中枯坐无聊,几个就杭州往上海的运输规划进行了讨论。以当时而言,从杭州出发北上,最为便捷的通线当然是大运河。从杭州走运河直接到苏州,水路即快捷又方便。但是转运码若是设在上海,苏州毕竟离开上海还有***十公里的距离。

“我打听了:毛三生说从不走大运河也从上海县直接到杭州。只是途径的河道没有大运河那么宽。恐怕走不了重载的大船。”

江南素称为水乡泽国,不仅湖泊池沼遍地,江河错纵横,期间还有大量的水田。除了县城府城之外,大多数村镇都不通旱路,要走水路。即使是府县城池之间,虽然有官道连接,通也以水路来得便捷。内河航运非常发达。但是河道大多未经整修疏浚,许多河道或者水不足或者河道狭窄,能走得都是些小船。最大的也不过是所谓的“航船”。按照吕中行的估计,这种航船的载重量只有二十多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