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一提起来,就是全真、正一两派,全真修内丹,正一修符箓,似乎别无他法。其实不然,在唐以前,很少有关于内丹的记载。
小斋以先秦为线,划分了第一个阶段,称为上古时期。其中又包含两部分,春秋前和春秋后。
春秋前没有仙道的说法,只有道。天行天道,地行地道,
行
道。天地因
而生,大道为
所用。
道有四种,真、至、神、圣。
真超脱三界,可立身永恒,坐视宇宙生灭,后世称为天仙。
至在天地之内,超脱寿限,能长生久视,后世称为地仙。
神形神俱妙,虽未必免于夭亡,然得寿千百,后世称为神仙。
圣提携
气,养形全生,可尽
寿,后世称为
仙。
另有一种特殊的,修元神而不死,可白昼显形,化物为身,有地仙境界,无地仙之体,后世称为鬼仙。
而到了春秋后,仙道兴起,道衰落,部分失传,部分隐
民间,又分散到仙家手中。两相杂糅,从而衍生出一系列道法,如剑仙法、
仙法、存神炼气法等等。
这个时期,修炼仍以体长生,形神俱妙为上。
此部分的资料甚少,小斋只是旁证引用,猜测居多,但她着重说明了一点:所谓大道至简,上古修士的修炼方法极其简单,绝没有那些七八糟的东西。
第二个阶段,是一千七百多年前,叫古仙时期。
道法进一步衰败,辟谷和食气成了修行的主要手段。有道经记载:“食者善走而愚,食
者多力而悍,食谷者智而不寿,食气者神明不死。”
另有典籍描述:“该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又能结气不息,身不动摇,状若死
,可至百
半年。”
简单讲,就是不吃东西,以天地灵气为食。
虽然较上古衰弱、繁琐,但仍属正统。修行者可寿命数百,容貌年轻,少有老相。大能者,可身成圣,白
飞升,连至
犬升天。
而同样的,也是这个阶段,外丹术开始渐渐冒。
外丹,即炼丹术。有《太清金神丹经》三卷,强调唯有服食金丹,才能与天相毕,长生不老。
这种论调,就与道的体系完全相悖。
但更奇怪的是,到汉末时,有个叫魏伯阳的家伙写了本《周易参同契》,首次系统阐述了内丹、外丹理论。
不仅如此,他还将内丹之外的一切道法,皆斥为异端,称其“悖逆失枢机”,是不得长生的旁门小法。
(快点快点,祝我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