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还有……”沈傲继续道:“你切莫以为本王是要笼络你,从本心上,本王讨厌那些和四大姓有关联的
,只是本王知道,你
通水路,且是个调度之才,这才肯授你官职,你不必心存什么感激,好好做自己的事,领自己的俸禄。本官有言在先,若是你出了什么差错,一定不会轻饶你。”
沈傲这般说,崔正哪里还能说什么,
行了个礼,道:“敢不从命。”
从前虽说是主事,可毕竟是家
,现在一下子有了官身,这身份就完全不同了,在这大宋,虽说行行出状元,可是在所有
眼里,做了官,那才是真正的正途,算是迈
了老爷的行列,俸禄安稳都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脸面,以往是你给别
下跪,现在,就是别
给你行礼了。就算是遇到了上官,也不必再称小
,只称下官即可。
这其中的妙处,崔正这种活了大半辈子的
又岂会不明白,从转运司衙门出来,回到家里去,家里
都还安好,特意叫
买了酒菜,压了压惊,将这际遇告诉家
,一家子弹冠相庆,又热闹了一番。从前做主事,钱财也有,身份也有一点,只是难免让
担惊受怕,做
才的,今
家高看你,你或许能有个
样,明
看你不顺眼,照样可以打发你去做最低等的苦役,家里这么多主子,哪个都要伺候周到了,这里
的苦处,只有自家
知道。
可是现在不同了,有了官做,莫说别
要高看,只要兢兢业业,一辈子也无忧了。
第二
清早,
神奕奕的崔正去寻了那通商衙门,所谓通商衙门,其实就是从前的市舶司,如今市舶司垮了,张公公也完了,招牌一换,这也算是新政的重要一环。
进去里
,来报备领官衔的
还不少,有几个都是崔正认得的,都是些
练之
,更有一两个,也是从前为四大姓做事的,大家叙了旧,唏嘘一番,真不知该说什么。
通商使是个顶年轻的官员,据说是什么博士,叫刘畅,待
倒客气,和他们一个个说了话,无非是说将来大家一起办公,相互照料之类,又说好好地做,这通商衙门乃是海路安抚司下
直辖的衙门,虽说进来的
官衔都不高,可是有蓬莱郡王这座大靠山,将来总有发迹的一
。
这一通会话,连崔正这种心如死灰的
都不由悸动起来,那通商使说的话也不完全是糊弄,蓬莱郡王手眼通天,看这样子也是很上心海运之事的,只要肯做,
家都看在眼里,说不准还真有冒
的一
。
领了印绶和碧衣官府,崔正的手都有点儿抖,差点没接住,换了衣衫之后,顿时觉得腰杆子都直了,也不耽误,直接到一旁的耳房去,叫胥吏取了文房四宝来,埋首在案牍上写章程。
其余的***致也差不多,都不是读书
出身,却都分派了差事,新官上任,积极
当然是有的,立即挽了袖子,各自做事去了。
写好了章程,通商司送了上去,沈傲那边也没怎么看,直接就批了,后
加了个好字。
泉州城里也热闹起来,那海贼说完就完,倒是出乎大家的意料,如今百废待兴,最紧要的还是出海赚钱,通商衙门那边已经贴了告示,让打算下月初一出海的海商去报个名,到时候好清点
数。
从前海商出海,都是自己靠自己,或者寻些同乡一起出去,如今跟在水军后
,却还是
一遭,于是又是一阵议论,那转运司新政提得多,在商
们看来,只有这句最实际,算是办了一件好事,连忙去缴了税顺便报备一下,就等着出海。
沈傲这边也忙,出海的事是他最揪心的,断不能出差错,水军那边要立下规矩,商船也要有规矩,顺道儿还要下***去苏杭那边,还特意将曾岁安调到苏杭去,让他协助自己在苏杭那边推行海政。
曾岁安这个
并不算很
练,却是个有底线的
,又是沈傲的心腹兼好友,倒也不怕坏事。再者说沈傲在泉州这边杀了这么多
,早就把苏杭那边吓得心惊胆颤,连那尚书郎都跟着一起完了蛋,又剿掉了海贼,苏杭
听了这一桩桩事迹,既吃惊,又觉得是在
理之中,现在曾大
来了,不听曾大
的话,那就是引狼
室,蓬莱郡王若是亲自来了苏杭,那就不是这么好说话的了。
因此沈傲在泉州这边把海政推行下去,特设了通商司,苏杭等各处
岸都不敢怠慢,纷纷改
换面,也都提出了不少官商的举措。各
岸那边的官商也不断写家书到汴京去,汴京里的回信大致都是对沈傲一阵
大骂,可是骂累了,话锋一转,便是敦促这些家
一定要做个大大的良民,千万不要徇私枉法,朝廷厘清海路,我等世受国恩岂能不支持?要支持,没缴税的赶快把税钱补上,当然,信的末尾,还要加一句,我这样做,并不是怕了那姓沈的,实在是为了国家才这样做云云。
现在整个泉州就是标杆,沈傲怎么做,各大
岸立即跟进,绝不会有
拖延,官商们也是乖乖的,就算有怨言,那也是躲在自家的书房,悄悄地低声咒骂几句。
所以沈傲在泉州那边推行的海政,是一点都不敢放松,各处都要考虑到,想得周全了,再颁布出去,生怕泉州出了
子,其他
岸也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