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岁约阿希姆

关灯
护眼
第940章 借兵(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相用本国的石油资源换取德国的军事和政治支持,垂涎中东石油资源但又被德国从这里逐走的意大利也不忘上一脚,暗地里怂恿埃及向东扩张领土……

在600名尔兰外籍兵团抵达特拉维夫之前,这里的治安名义上由阿拉伯王国委派的警察署长及其麾下的警察们负责,犹太商们通过贿赂阿拉伯王国的部分上层官员,使得特拉维夫的警察署长职务长期由一个阿拉伯籍的耄耋老者担任,警察署实际掌握在犹太籍的副职手里,全市三百多名警察也基本上是犹太。除此之外,自1945年发生严重骚以来,犹太还秘密组织了民兵部队,用以保卫城市的正常秩序不受阿拉伯激进分子的骚扰,其规模逐步扩充,至1947年末已经达到了8000之众。

第一批尔兰外籍兵团的到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拉维夫的防御格局,这里的防务仍由犹太的民兵指挥部负责,只不过外籍兵团的职业军官们为他们带来了正规化和技术化的军事理念,进而相应调整完善了城市的守备部署。德米洛克所在的分队奉命驻扎在城市南部的一处通要道,除了固守据点和实施武装巡逻之外,每天晚饭后还要帮助特拉维夫南区的民兵连队搞军事训练。几个星期下来,尤其是在熟悉了防区环境之后,他们的生活作息简直跟工厂里的工和写字楼里的白领一样规律,而在军事供给颇受限制的况下,他们不能像过去那样随心所欲地展开实弹训练,只偶尔在简陋的训练场上给犹太民兵做示范指导时有机会开火。秩序井然的街道和悠然自在的行,有时候会让他们忘记了自己身处随时会有危险降临的地方。

眺望了一眼前方的旷野,德米洛克习惯地转望向北方,那里有回不去的故乡和斩不断的思忆。历史上,每当国家政权更迭,或是一个国家遭致覆灭时,总会有那么一些无奈的背井离乡,踏上漫漫流落之路。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德米洛克怎么也不会料到,自己有朝一会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汉”。

德米洛克原本是奥斯曼帝国近卫军的一名军官,他自小父母双亡,没有了对家和家的顾忌,他在战场上格外勇猛,并因此得到了近卫军长官阿克什将军的赏识。安纳托利亚战役期间,遵从长官的命令,德米洛克亲手枪决了一批土耳其共和军战俘,可惜他的忠勇并没有为他换来大好前程。拥有近600年历史、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于1945年初寿终正寝,担心遭到对手报复的德米洛克毅然追随阿克什将军踏上了流亡之旅,一路辗转到了尔兰,后来接受尔兰军方的收编,成为尔兰外籍兵团的一员。

在旧奥斯曼帝国,们通常没有姓氏,一旦发生重名的况,便会在名字前冠以大、小、居住地址、职业等进行区分。德米洛克在奥斯曼土耳其是个常见的名字,而眼前这位德米洛克过去的称谓便是“屠夫家的德米洛克”。在奥斯曼帝国近卫军服役的时候,德米洛克脆以“战场屠夫”自称,然而经过了这几年的沉浮与波折,他已然褪去了当初的杀心,也失去了从前的壮志,成了一个纯粹为活而活的,一个熟练掌握各种军事技巧且实战经验丰富的“战斗机器”。他不愿再将奥斯曼帝国昔的光辉挂在嘴边,所以,既不鄙视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处于社会底层的犹太,也不仇视那些以横蛮和守旧而闻名的阿拉伯,亦不会为犹太财团的慷慨大方而向他们低献媚。他不能理解犹太与阿拉伯的恩怨,也不必要去思考和理解个中缘由,他所要做的就是服从上级命令,领取属于自己的报酬,直到葬身沙场或是找到新的生方向……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