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唯我中华

关灯
护眼
第130章 捐钱修路留名(上)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工厂主捐钱修路回馈家乡:7月26,蓉城市新都县,高屯镇至新都县双车道水泥公路正式开始修建,据前方记者了解,该线路公路由高德利先生捐钱修建,经新都县政府批准,该线路公路已经被命名为‘高德利路’。龙腾小说 Ltxsfb.com

高德利,男,43岁,原高屯镇地主,后响应政府号召,卖掉土地在新都县开办工厂,目前高德利先生名下已经有一家纺织厂、一家火柴厂,雇工近千……”

再配上一副高德利的全身照,作为八月一号发行的《中华报》第十六期条新闻,高德利的名字传遍大街小巷。

从古至今,“为富不仁”都是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对于富刻的印象之一。

一方是普通老百姓,一方是有钱,多数的有钱都是靠着压榨普通老百姓来获得财富,所以普通老百姓是最厌恶有钱的,特别是地主。

当然,高德利这个前地主还是不错的,起码依靠高德利生活的佃户们不会挨饿。

有些富赚得钱“净净”,他们不想让别说他们“为富不仁”,想要一个好名声,所以经常有富施粥、修桥、修路等,让老百姓都知道他们不是“为富不仁”,而是一个大好、大善,不过有时候也会有“为富不仁”的富这样去做,伪装自己。

而高德利捐钱修路属于前者。

在高德利的家乡高屯镇,高德利的名声很好,老百姓都夸赞高德利是一个大善,特别是曾作为高家佃户的老百姓,要是遇到灾年,高德利还会主动减少地租,佃户乃至周围老百姓没有食物吃的时候,只要他们向高家求助,高德利都会给予一些粮食,让他们继续生活下去。

八三年六月,颜学义带领强大的汉军从满清手中夺取四汌的统治权,像高德利这样拥有好名声、没有欺压百姓、没有做过恶事的地主,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随后大汉王国成立,各级政府开始有条件收回地主手中多余的土地,高德利响应政府号召,将手中多余土地卖出,然后和颜氏商行合作,在新都县建立工厂。

一年半多时间过去了,高德利名下的两个工厂早已经建设完毕,正式开工,每个月都为高德利带来丰厚的收益。

正好此时,新都县开始修建通往其他城池的公路,而新都县到下属各个城镇的路线不在公路修建计划之内。

高德利虽然在新都县县城外建立工厂,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都住在新都县,但是剩下的一半时间还会回到高屯镇居住,可是高屯镇到新都县的土路让高德利十分厌恶,即便再怎么修路,下几场雨后又会恢复原样。

看到新都县修往其他城池的水泥公路,高德利顿时眼睛一亮:修建一条新都县到高屯镇的水泥公路不就完事了,只是不知道需要花掉多少银子才能将这条水泥公路修建起来。

经过高德利的一番了解,高德利发现,修建这条将近11公里长的水泥公路的费用,自己还是承担得起的,毕竟还有两个工厂在源源不断为他创造财富,足以支撑高德利将这条水泥公路修建起来。

确定要修建这条水泥公路后,高德利寻求新都县政府帮助。

新都县政府一听高德利的想法,立即表示支持,有困难的地方,新都县政府都会尽量帮助解决,另外新都县政府还把这件事向上级汇报,最后出现在颜学义面前。

颜学义转念一想,突然有了一个好想法:私捐钱修建公路,可以用自己的名字为公路命名,这样修建公路的的名字就会随着其修建的公路流传下去,这么做会不会吸引更多的捐钱修路?(高德利是自己花钱修建公路,最后公路由通部统一管理,所以也可以说成捐钱修路)

同时颜学义还命令中华报社记者前往新都县采访高德利,准备把高德利树立成一个典型,让治下老百姓都知道高德利的事,最重要是让那些富了解这件事,从而自发捐钱修路。

八月一号,《中华报》第十六期正式发行,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大部分老百姓都知道在蓉城市新都县有个叫高德利的大善,他捐钱修建了一条水泥公路,而这条公路被命名为“高德利路”。

普通老百姓纷纷赞扬,不过更多的则是在想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出一个这样的大善

然而其他富们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不少心动了,谁不想青史留名?

只是青史留名难度太大,但是像修路这般让自己的名字随着自己修建的公路一起流传下去,感觉也不错。

紧随高德利之后,芦山县首富钱兴业钱大老爷第二个捐钱修路,而且一修就是三条,一条以钱兴业的父亲名字命名,一条以钱兴业母亲的名字命名,最后一条自然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虽然钱兴业准备修建的三条公路,没有一条公路长度比高德利路长,但是三条公路加在一起,长度快达到高德利路二倍。

之后钱兴业修建三条公路的事迅速传遍整个芦山县,比钱兴业芦山县首富的名号传播的还广泛。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