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不愿,却也没敢出声。然而……然而他看我的眼神,却是百般的不友好。从他见我到了跟前,不出声却向刘氏身边靠了靠,做无言抗争便可略窥一斑。好小子,你有种,敢当众甩我面子?我可是出了名的小心眼,这笔账咱记下了,有机会再讨教讨教。
太后立了几秒,见没反应,又见其小动作,已是极其不悦,正要出言训斥,旁边的嘉靖帝清了清喉问:“怎么,对太后和朕的赐婚不满意?”
到底是年轻,(记得有次听绿萼八卦,说信王今年才十七岁,乖乖,比伶雪本身才大一岁)他被当今最尊贵的两用眼神、语气一唬,撇撇嘴松开了一直拽着小老婆的手,不
愿地跪下道:“谢皇上、太后隆恩!他
正妃进了门,臣一定友善以待。”一旁从未出声的刘氏也是连忙跪下。
嘉靖帝这才脸色稍霁,虚抬手道:“如此甚好,朕今在大殿已许你晋为亲王,假若你一直这般没规矩,不知轻重忤逆上意,朕仍是随时可以撤回恩典的。”
那信王一急,连连叩首:“翊枫知错了,以后一定改。还望太后、皇上通融,饶过翊枫这一回,特正妃进门后,翊枫定当一心一意对待,不敢委屈。”
我不以为然。本来对“古天乐”极具好感,不过看他轻视我已是极为不满,现看他为了区区一个爵位,竟是连红颜都不顾了,顿时颇为不屑。难道你这回顺了圣意,下回再有个芝麻点事,皇上就不会“随时”撤爵了?
一直站着的太后这才略露笑意,却仍是正容厉声说道:“翊枫,你以前也是要风有雨的,不过今时不同往,你要知道,伶雪这孩子,
得哀家心意,大婚以后仍是得常常来仁寿宫走动的,如果知道你有怠慢,仔细哀家不给面子。”太后对我说到底仍是极不错的。前半段的意思翻译成白话就是:你是先皇的私生子,风光十足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新皇登基,你再
来,我就废了你。
只见那信王已是诚惶诚恐,唯唯诺诺,满面大汗淋漓。颤颤地和刘氏站了起来,退到一旁,也不再牵着,看上去颇为可怜。唉,果然还是个孩子!算了,刚刚的失态我就原谅他了,不过轻视我的事……仍得记账。
太后想了想,又对嘉靖帝说道:“对了,皇上,哀家前儿让钦天监看了黄历,说十月十六是个好子,刚
冬又不太冷,让翊枫和伶雪把事办了,也算了了先皇遗愿,你看怎么样?”
嘉靖帝笑笑:“一切但凭母后拿主意便是了。”
唉,都没问我这个当事有没有意见,三下五除二就
子都选好了。不过不知道太后能不能算到我儿子哪天满月?
当然了,要是真问我有意见没?我……我也只能说没意见的。
我一直没出声,只因前世今生发生的一切戏剧东西太多,早已习惯把一切都当做一场事不关己的闹剧来看。此时见剧已落幕,正要习惯
地冷笑,不经意地抬
,赫然发现那嘉靖帝竟是一直盯着我瞧,将我的表
点滴尽收眼底。哈,原来看戏的
大有
在,这下我自己也分不清到底是在戏里还是戏外了。
那边的长驸马却是一直低思索,刚刚发生的一切他浑然不觉。长公主却是难得的一副哀痛的眼神,只顾瞅着我。那哀痛,也不知是为了我还是为了自己……沉重得让
揪心……
长公主,这几月没白相处,你……到底你是懂我的。
我皱了皱眉,看这一室的尴尬,又望向窗外,未时已到,不由得轻拽太后衣袖,俏声娇问:“太后千岁,伶雪饿了,您不留我们吃些点心吗?”
太后听罢一愣,继而大笑:“哟,咱们雪儿饿着了呀,要什么样的点心?哀家就让弄什么点心上来。这回要饿着了雪儿,说不定以后就不来了。成了,今儿都是自己,都在这儿用些小点,喝些茶吧,皇帝,你没意见吧?”
那嘉靖帝一脸思地看着我,点了点
:“如此叨扰母后了。”
那边长公主也回道:“儿臣今儿也就不客气了!”信王刚刚着实受了几脸色,也不敢摆谱,只是一味谢恩。
只有信王侧妃有意见,因为太后没算她在内,不过她也没敢说有意见。我看在眼里,这下舒坦多了。没办法,谁叫我也没那胆?
出了仁寿宫才发现,已经是八月十三了,离我大婚只有三个月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也没得闲心游山玩水了,整天让长公主嘀咕着学习“如何在大婚当时光彩夺目”、“大婚时的穿戴”、“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王妃”、“如何恃宠而骄,给侧妃给妾室下马威”。自从在仁寿宫见了信王及其小老婆后,我对主信王府更是兴致缺缺。
然而……有兴趣的还有很多,所以,我很忙。
我从哪里出嫁,这也是个大问题,让许多为了这个问题争执了许久。因为在十月底,皇帝已经把信王晋为了亲王,又是圣上赐婚,所以这次大婚,已经不是信亲王府自个儿的事
,一应大事,均由钦天监及礼部全权负责。那些高级公务员一致认为,我是张家后辈,所以要选张氏本家条件好血缘亲的地方出嫁。但是太后不同意。(基本上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