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喜,这次虽然没能提
成功,但任谁也不敢小瞧了她。她也是宿舍里对娉婷最友好的一个,平常对娉婷很是照顾,知道娉婷是新来的,年纪又最小,教了娉婷不少东西,这让娉婷从心底非常感激。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一场浩大的“运动”如历史中的墨登场了,在主席的号召下,全国上下进行了
而全面的阶级斗争,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广播里每天播读着首都下达的各类文件,熟知历史的娉婷每天都听得一阵心累,她特意抽空写信回家,问了问许桂兰家里的
形,还把自己存了几个月的布票和工业票寄回去,让许桂兰买些东西给表姐刘璐璐添妆。因为姨妈送的那块海鸥牌手表,无形中树立了娉婷的形象,别
起码不会把她当成农村来的土包子。还有许成辉那里,从她到了部队,兄妹两就联系上了,他们如今在一个系统里,彼此更容易
流,偶尔娉婷也能从何成辉那里得到一些平常没注意的消息,只是部队通信要经过检查,娉婷也不方便写太露骨的话。
气氛渐紧张,政治部时常组织战士参加各种学习不说,还加强了对士兵的政治思想的考核。另外,部分政审出现问题的战士和军官也被喊过去谈话,短短的时间,文工团里就有几个团员相继离开了,有被劝退的,也有自己主动离开的。这让团里的战友多多少少有些“兔死狐悲”,部队就像一个避风港,大家在部队里莫名有强的安全感,如今外面的世道那么
,出了部队能不能适应还是两说。虽然知道总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可娉婷的心里也忍不住的担忧和焦虑,只有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才能体会那种压抑,这让娉婷分外怀念以前的生活。
“现在团里没有空缺,你平时就先跟着后面看吧,他们练功的时候你也跟着练,别怕吃苦,要知道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考核过后,丁副团长对娉婷的态度和蔼了不少。她进文工团的时候也才十七八的年纪,在文工团里献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把文艺工作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对她而言,只要是好苗子,她不会在意那些外在条件,一定会好好培养。
正式进文工团后,娉婷发现文工团里真的是藏龙卧虎。有毕业于军艺的文艺兵,有在国外专家指导下练习的独唱演员,有能唱能跳的民歌手,还有很多
部子弟。这样一看,娉婷发现自己真的没有什么优势,即使知道历史的轨迹,但是怎么让自己生活的更好,对此她并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在这个大环境里,做生意是不可能,去工厂上班还不如在部队,当老师什么的也危险得很,这样权衡下来,现在已经是最好的状态了。
因为有着这样的心路历程,娉婷在文工团里很是努力,不到她上场她也不抱怨,每天照常和其他
一起练功,看着其他团员排练。不光如此,她还跟着团里的乐队学声乐,跟着报幕员学报幕。个
沉稳又努力,还非常勤劳,渐渐地也得到了不少
的喜
。
很快就进了六月份,金陵的天气已经开始热起来。要说金陵城,那是几千年历史的古都了,素有“火炉”之称。这时候的军装都是长袖,作为军要注重仪表,解扣子、挽袖子这些影响军
形象的行为是不允许有的,更何况作为文工团的
兵,更要时刻保持最佳仪表。娉婷时常热得汗流浃背,也只能勤换洗衣服,这个时候她无比怀念可以穿着连衣裙,穿着吊带衫的
子。想到没几天就要进
梅雨季,天气又闷又热,衣服还不容易
,岂不是更加受罪?
正是吃过午饭午休的时候,娉婷没有睡意,正在整理衣柜,前几天趁着团里有假,她和团里相熟的战友一起出门,出门买了几件短袖留着在宿舍穿,今天洗净了准备叠整齐了收起来。
“她陈雪丽算什么,要不是有个在军区当领导的爹,她能那么快提吗?现在倒在我们面前摆起谱来了。”说这话的正是娉婷的室友方芳,和她
中的陈雪丽同属歌舞团。方芳的个
不太好相处,什么事都
占先,不管是吃饭、洗澡还是晾衣服,她都要斤斤计较,别
早就看不惯了,只是顾及战友
而没有计较罢了。自从娉婷到了文工团,进了这个宿舍,方芳对她一直是
理不理,娉婷也从不往她面前凑。
而陈雪丽呢,确实是文工团里一枝花,她的父亲是军区部,妈妈也是部队的文职
部,可以说她就是个标标准准的
部子弟。除了家庭因素外,陈雪丽本
也很优秀,外形靓丽,气质出众外,还能歌善舞,一直是歌舞团的台柱,很受团里的领导器重。虽说平常有些高傲,有自己的小圈子,其他倒没什么,总的来说大家对她的印象还是很好的。
“有什么办法呢?谁让家背后有
,除非我们再去投胎,要不然拿什么和
家比。”回这句话的是平常和方芳关系不错的蒋丽。
方芳和蒋丽之所以说这些话,都是因为陈雪丽提了。在部队里,提
绝对是一件大事。这不光关系到津贴,还关系到以后能不能继续留在部队。普通的战士当了几年兵后是要转业回乡的,只有提
了才能继续往上走,进而留在部队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提
是每个普通战士的梦想。这次团里的提
名额有限,陈雪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