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一职,王宫侍卫统领由黄蓉担任。圣旨上让于虚雨代替圣上出使外国,至于出使何国,执行何种任务,圣旨并未写明。
于虚雨这几忙里忙外,既要乔装宋皇,又要以于虚雨之名出面周旋。这道圣旨主要是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另一个问题出现了,于虚雨与呼延文、韩跃等有同盟协议,于虚雨奉旨出使,由何
与呼延文等协调?
黄蓉此时是于虚雨身边的智多星,见状想出一个主意,建议于虚雨派遣两名心腹弟子,手执于虚雨手书,担任于虚雨的特使,协调与呼延文、韩跃两方面的事务。
于虚雨虽未登基,但是此时却要负担合国的军政事务,再也不能如以前那样潇洒。于虚雨向来不愿处理细节问题,但是身边才有限,6乘风主持的舟山学堂这些年培养出大量
才,在接管大部分大宋的军政要职以后,已经所剩无几。
才是治国的关键,于虚雨决定迁舟山学堂到临安,从全国招揽青年才子进行封闭教育,沿用舟山学堂的模式办学。上面有于虚雨的照顾,6乘风又有创办舟山学堂的经验,临安学校很快走上正规,开始大量招收学员。
朝堂上的元老级物在于虚雨当政以后,以年纪已大的理由,准许他们告老返乡,起用舟山弟子为主的年轻
代替。但是舟山弟子进
朝堂毕竟时
不多,能够独挑重任的
才并不是很多。于虚雨无奈之下,考虑再三,决定大量起用学子派的官员。朝堂之上
员更换很快,最终朝堂上除了风一郎等学子派的大臣以外,其余官员大都换上了舟山弟子。
议事殿上的轻纱一直没有撤除,后来逐渐成为一种习惯。风一郎等与宋皇非常熟悉,于虚雨担心被他们看出绽,不敢与他们单独
流。若有什么重大紧急事务,于虚雨都是让他们使用奏折,然后批复他们如何办理。
朝堂上至此基本稳定,于虚雨下一步急需解决的是军界的控制。于虚雨快刀斩麻,先下旨重组马步两军,将新近组建的马军分为十军,步军分为十军,直接任命二十名舟山弟子担任各军将军。
如此一来,尽管韩跃、呼延文等依然是马步两军的最高领导,但军队的实际控制权已经转移到于虚雨手中。于虚雨在二十军的将军接管各军军权以后,又下了一道圣旨,这二十名将军直接隶属宋皇领导。如今以来,韩跃、呼延文实际上成了摆设,名义上掌兵无数,实际上再也调不动部下兵马。
为了弱化韩跃和呼延文在军队的影响力,于虚雨下令成立元帅府,任命韩跃为大元帅,呼延文、赵直、花子旺为副元帅,负责全国的军事指挥。如此一来,韩跃和呼延文在职品上又得以提升,但是实际上元帅府基本没有什么实际权力,职责与兵部更弱。
韩跃、呼延文等最初不明真相,经过这些大动作以后,几名重要将领职位得以提升,先后上表谢恩。此时各军将军按照于虚雨的密令,调集军中韩跃、呼延文的亲信将领,统一到兵部衙门进行培训,在培训结束后安排到无帅府任职。
韩跃、呼延文在军中多年,两大家族在军中经营多年,根蒂固。如今兵权被夺,亲信也相继被免去实权,两
因此大为恼火,欲在军中兴风作
,都派
与于虚雨的特使商议,商议如何向宋皇讨个说法。
于虚雨听闻特使汇报以后,不由想出一个主意,派出说客以于虚雨秘使名义,策反韩跃和呼延文。两不知是计,正是恼怒之时,一时间被说动心思,当即各自给于虚雨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响应于虚雨之意,阐明动政变、另立新王的想法。
韩跃、呼延文的反信到了于虚雨手中,于虚雨细看两信件,反意十分明显,却并未提及自己名字,脑中转了一下,又想出一个主意。于虚雨让
召赵直到殿议事,隔着薄纱与赵直商议此事,出示两
亲笔书信,让赵直想法除去两
。
赵直身为大宋皇族,与宋皇兄弟,此时阅读完韩跃、呼延文的反信,立时勃然大怒。赵直并不是一个莽撞之
,回府以后经过细细筹划,最后以生子之名宴请军中诸将。韩跃、呼延文同在元帅府任职,接到赵直请柬以后,见落款是以皇弟名义,不好不去,各带十余名亲随,去赵直府上赴宴。
管家此时早已得到赵直密令,见到韩跃、呼延文相继来到府上,将两让到客厅落座。韩跃、呼延文在客厅品尝香茶,此时刀斧手突然动,韩跃、呼延文武艺不错,但因寡不敌众,支持一刻钟左右,虽然杀死不少刀斧手,但是力量已疲,被
刀杀死。
韩跃、呼延文身亡,两大家族听闻噩耗,动全部力量,不依不饶要求于虚雨公正处理此事。于虚雨就是欲惹两大家族露势力,趁机命令赵直回家闭门思过。因为韩跃、呼延文身亡,赵直又免职思过,花子旺理所当然成为元帅。于虚雨利用机会,提拔禁军主将杨庆元为有名无实的副元帅,让黄药师兼任禁军主将。
杨庆元在资历、脉、威信等方面,比韩跃和呼延文差得很远。杨庆元一跃成为大宋军队的举足轻重的将领,接旨后并未犹疑,反而兴高采烈,
割兵权到元帅府上任。
为了平息韩家和呼延家两大家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