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直播之工匠大师

关灯
护眼
第355章 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为心韵浅吟堂主加更!】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光是这一手画技,陆子安就已经将大一票甩开一长截了。

黄大师此时也在看直播,看着陆子安停笔,不禁摇笑叹:“好像,陆大师真的不适合太过具体的称号。”

“是啊。”杨大师坐在藤椅里喝着茶,满目欣赏:“他技艺繁多,一而通万,单独以某种技艺为他取外名难免有不公,如此想来,倒是无双公子名最为合适。”

如今很多匠师都会有其独特的名号,通常都是以其擅长的技艺命名。

比如赵老擅锔碗,外边对他的称号就是赵锔,一般会加一个老字,赵锔老,不熟的便是赵老。

有意思的是,赵老曾因为这名号的独特,被误会是某局的局长,当时可把赵老给逗的笑了好一阵。

这称号将会伴随他的一生,这也是对他技艺的充分肯定。

一旦说起京都锔匠,第一个想法便是:哦,赵锔?

但是这样的名号,却并不完全都是好的影响。

它的局限太大了,反而限制了匠师的发展,以至于他再做别的,别都会觉得不如他那一项。

比较的多了,自己便也会慢慢缩回去,也可以说是有利有弊了。

杨大师眯着眼睛,无比惬意:“我倒觉得,陆大师这样很好,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太大的局限。”

“是的。”黄大师也表示认同,忽然惊声道:“哎,陆大师这是在做什么?”

屏幕里,陆子安画完了一幅画,也不急着收工具,反而像是随手一般在稿纸上瞎画着。

红色和蓝色在纸上晕染,倒也别有意趣。

显然很多都有这样的疑问,纷纷刷着弹幕。

然而画风一转,红色和蓝色混合在一起,逐渐变黑了……

陆子安原本只是画完的颜料觉得费了可惜,信手涂抹了一下,画了几下还真来了点兴致。

将画面点染了一下,做成撕的纸页边沿。

一边画,他一边随解释道:“啊,我随便画画,大家有兴致的可以了解一下。”

说着,勾勒出半面残的扇面。

“这个呢,叫锦灰堆。”陆子安微笑着道:“有首诗是这样说的:颠倒横斜任意铺,半页仍存半页无。莫道几幅残缺处,描来不易得相符。”

连黄杨两位大师也来了兴致,专注地盯着他作画。

他们倒是对这种画种有过了解,只是不大相信陆子安竟连这个也会。

锦灰堆是我国书画史上一种特殊的画种,又名八图也叫“集、”“集珍”、“打翻字纸篓”等。

翻开的字帖,废旧拓片、虫蛀的古书、废弃的画稿以及扇面信札等,参差的秃笔,杂无章层层叠叠挤画纸,具三维视觉艺术特点的写实画法。

陆子安轻声道:“锦灰堆讲究意趣,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

他在纸面框定廓,形状不拘,随意勾画出若重叠错的小事物。

这些杂物件件呈现碎、撕裂、火烧、沾污、旧不堪的形状,给以古朴典雅、古色古香、雅气横生、耐寻味的感觉。

看似杂无章,其实对技艺要求极高。

因为它囊括的内容太多,所以宜小不宜大。

黄大师喃喃道:“绘制锦灰堆技术含量挺高的吧……”

“嗯。”杨大师也没继续喝茶,比较严肃:“绘画者需多才多艺,要善写真、、隶、篆以及能模仿各家字体和善画花鸟鱼虫、山水物,熟知各种碑拓、青铜器造型、能篆刻各种印章、等等绝活……”

这项技艺时至今,因其制作难度大,耗时之长,胜任者极少,所以渐萎缩,终成绝响。

解放前几位擅画者年事已高,锦灰堆这一传统技艺其实已经失传,没想到陆子安竟然……

对视一眼,又会心一笑。

是啊,能将所有技艺融合,这不正是陆子安所擅长的吗?

“他好像每天都能给我们带来惊喜。”杨大师抚案而起,很是愉快地道:“真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少底牌,看着他好像在看一篇妙的小说一样,每天都不一样,关键是每天都非常彩。”

黄大师戏谑地笑道:“如果真有这样一本小说,我一定天天追着看。”

而直播间里,陆子安逐渐将画面延展成一幅完整的图。

“其实锦灰堆也能用玉雕来展现,主要是将书、画、雕三者结合起来,只是这样一来,就会有很大的难度,以后如果有时间或许我可以试试。”他感觉做这个还挺有意思的。

瞬间出现了很多点赞的,应轩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代表,连忙转述了一下。

陆子安略一思忖:“会的,这个你记一下,晚点和卓鹏反应一下,以后我做的东西都尽快送回去。”

“好哒。”应轩记了下来。

直播就是有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