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直播之工匠大师

关灯
护眼
第372章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器具,汉代刘熙《释名·释床帐》曰:“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

装载是床的特点,杨之水先生指出:“凡上有面板、下有足撑者,不论置物、坐或用来睡卧,它都可以名之曰床,比如茶床、食床、禅床。”因而放置器物的支架、基座也可称“床”。

比如放琴的器具叫琴床,如自居易《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瀑布溅琴床”;

搁置毛笔的器具叫笔床,如岑参《山房春事》“一片山花落笔床”等。

因此古称琴为一床,明代《长物志》曰:“琴为古乐,虽不能,亦须壁悬一床。”

陆子安也挺意外,没想到这些大师对古琴也颇为了解。

当下沉吟道:“三亩水边竹,一床琴畔书。确实床字显得正式一点,不过张字倒也显得更亲切却又不失文雅。算是各有好处吧。”

各打五十大板,却也没有刻意去迎合某的观点,刚才剑拔弩张的几怒色渐消。

声乐组的负责一直派守在这边,听说陆子安终于有了成品,连忙带赶了过来。

看到玉琴的瞬间,声乐组几个色各异,但无一例外的是,都是一副极为欢喜的

更是主动说道:“陆大师,请问我能试一试吗?”

看到好琴,实在是心痒难捺啊!

陆子安收回目光,看向眼前这,却惊讶地挑了挑眉。

因为这个,他认识。

古琴大师,管先生。

华夏民族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专门从事于古琴研究、整理工作,且成绩卓著。

声乐组负责连忙解释道:“管先生是我专门请来指导我们工作的……”

只是听说陆子安做出的是一张玉琴,管先生便跟着一起过来看看,却没想到他竟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负责心里不禁惴惴,陆大师可千万别生气啊,两边他都惹不起。

陆子安却没犹豫,笑着点点:“好啊。”

他起身让开,管先生欢喜的目光缓缓从玉琴上划过。

以他多年的经验来看,这真是一张难得的好琴!

琴者,禁邪归正,以和心。

这样的好琴,值得更好的对待!

因此他并没有急着坐下来弹奏,而是吩咐徒弟几句话后,耐心地等待着。

不一会,徒弟折返,捧来了水盆和香炉。

在所有肃然起敬的眼里,管先生如之境,自顾自净手焚香。

他的手指纤细而修长,筋骨分明,仔细看指,有着硬茧。

这是一双弹琴的手,从来不美,但结满老茧的手却施展出音乐的魔力。

而管先生更是出乎所有的意料,他看了眼拥挤的工作间,竟然迤迤然抱着玉琴起身离开了。

没有去问,陆子安唇角噙着浅笑,缓缓跟了上去。

工作间后边有一处小方池,池上有凉亭,凉风习习,倒也颇为闲适。

管先生独自一,抱琴而去。

缓步,上石阶。

虽已年近半百,但却一点都不见老态,反而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感觉。

那种上的年轻,根本不是外在的形象能够遮挡的。

陆子安跟在他身后走进凉亭,其他却没有跟进去,而是就在凉亭外拿着小马扎坐了下来。

“请。”管先生在石凳上落座,轻轻放下玉琴,抬手一摆。

“谢谢。”陆子安在他对面的长椅上坐了下来。

当管先生的手,落于琴上时,他整个的气度都变了。

他右视其手,左顾其弦,手腕低平。

“铮!”

与其他抚琴不同的是,管先生每一个动作,皆尽其力。

没什么好看的架势,也没摆什么花巧的手势。

没有推琴就舞的感觉,琴声也没有艳丽。

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一曲《平沙落雁》弹奏得悠扬流畅。

乐曲以舒缓的节奏和清丽的泛音开始,描绘了秋江上宁静而苍茫的黄昏暮色;

然后旋律一转而为活泼灵动,点缀以雁群鸣叫呼应的音型,充满了生机和欢跃;

最后又复归於和谐恬静的旋律中。

陆子安仿佛看到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画在眼前缓缓展开。

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

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

远望去,雁群、沙岸、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

整支乐曲糅合了管先生湛的技艺,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