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种田日常

关灯
护眼
重生种田日常 第46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粒小小的明矾,对在她旁边的苏卉说:

“红薯浆里加了这个,煮时才不容易烂,但不能多加,这个吃多了对脑袋不好。”

苏卉看了明矾大小,记在心里,苏叶把两小粒明矾放上石舂,捣成末,把末均匀撒在浆上,苏叶用长的擀面杖使劲搅拌。

苏叶把煮猪食的大铁锅洗净,倒水差不多满,让苏卉升火,苏叶搬来一水缸,挨着灶台,灌满凉水,苏叶拿来一截长一点的竹子,削成一双长筷子,给叶梅,告诉她,一会把条挑到凉水缸里,陈兰则负责把条从凉水缸捞起,挂苏叶做的简单竹架上。

苏叶在灶台另一边搬来一块大的石块垫着,一会站上面漏

水烧开了,苏叶把浆用手舀到铁漏勺里,在木盆里试着按了按浆,等出均匀了,才站在石块上,用手按着浆往下按,长长的条漏进滚水里,很快变得透明,苏叶见条有两尺长就弄断,断续漏,叶梅把条挑到凉水缸里。

陈兰则用一根棍子,把条挑起排好。

浆很快漏完,苏叶摸着挂成排的条,觉得有些软,挂不起来的有一些,苏叶觉得还是把浆晒再做才好。

叶梅和陈兰好地打量了条好久,才去做饭,今晚都在苏叶家做饭,苏叶做了腊白菜条,腊丁炒酸菜条,多放了葱,苏叶觉得条太软,腊和白菜炖好了才放条,稍煮一会就起锅。炒时更快了,

炒好了腊丁和酸菜才放条,炒几回就装盆。

不管炖的还是炒的,沾了一点酱油的条显晶莹剔透,看得很漂亮。

外公一说开动,桌上筷子齐飞,苏叶夹了一筷吃进嘴里,咽下去后,说:“薯得晒了再做更好。”

叶梅:“很好吃了”

同桌的狂点

条吃光了才吃其它的菜,苏景枫叫道:“没吃够,我还想吃”,其它的没说,但眼里的渴望掩饰不了,叶国健当场对叶德祥说:

“明天你去定制两个漏勺回来,一早赶着牛车去,看当天能不能拿回来。我们家除了留种的,全做成条”

叶德祥:“好”

苏世伟:“我家得留一点给孩子们烤着吃。”

于是,第二天,苏世伟找了苏玉和三弟、弟媳过来帮忙,刘清珲在城里的杂货铺开了,没在。

苏叶做第二回 时,浆沉淀好后,控水一天,里面水份少了一些,搅和时变得困难些,做出来的条比第一次有嚼劲。

第二回 做的那五大筐做出来的浆,不过加上三叔一家和苏玉连着两个孩子,把做出来的条吃了半多,再送点给二老,只余一点点晒着。

就这么晒着的一点,孩子们整天还盯着。

连着几天,苏叶都在手把手教几大家做条,从不会到熟悉,从熟悉到熟练,基本上都能上手了,陈兰和叶德武学会最快。

等把晒条煮来吃后,苏世伟在村里发出消息,自家用红薯做出红薯条,做出的条晒了可以拿去卖钱,想学的二十斤大米或二十五斤白面或相对应的银钱,包学会。

消息一出,村里炸锅了,二十斤大米啊,那不是稻谷,更不是玉米,好多觉得苏世伟为钱疯了,议论纷纷:“世伟疯了吧。”

“苏世伟脑子迷糊了吧”

“苏世伟想钱想疯了。”

也有骂那几个嘴碎的婆娘:“世伟能出这么重的条件,那法子肯定值”

当然,骂苏世伟小气的也有,两家都听不见,都忙着做条呢,村里议论热度没下来,叶国健让叶德祥替他上工,把第一批晒好的条送到了酒楼。

第二天,酒楼多了几个关于条的菜品,一小盘的炒条卖了500文,一斤的条足以做出这样十小盘。

消息传到村里,众哗然,都在想着拿二十斤大米去学做条值不值得,酒楼一小盘炒条卖500文的消息还是苏世昌传回村里的。

最后拿粮食来报名学做条的只有五个,那五个天天到叶家报道,由叶德武教,本来就不难做的东西,那五很快学会,回家自已做,有些眼馋,去问那五,那五拿了粮食来学的,怎么可能会轻易告诉他们,于是,骂那几个嘴碎婆娘的更多了,如果不是她们闲着没事说苏世伟家的坏话,现在不是可以免费学到东西了。

苏叶家的红薯本来只种了两亩,挑出种子后更少,三叔和小姑来帮两天就做完了。

苏世良和苏玉两还把自家的红薯拉到苏世伟家加工,这两家的红薯更少,两家加起才和苏世伟一样多,又做了两天也做完了,等着晒

苏玉看着晒一排排的条,问苏世良:“三哥,你说我家条留在自家杂货铺卖还是和二哥一样卖到酒楼?”

苏世良:“你嘛问我,问清珲,他比我懂得多”

苏玉:问问你怎么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