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晚唐浮生

关灯
护眼
晚唐浮生 第178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合并关北四道,看起来也就不那么扎眼了,开路先锋已经让朱全忠做了。

新的朔方节度使,加六城水运使,押藩落使肯定也是少不了的。此外,老朔方镇的遗产也要接过来,比如兼任河西观察使,名正言顺地介凉州内部事务。

你们不都是朝廷忠臣吗?某是河西观察使,查访、监督凉州镇军民大小事务,这是朝廷赋予的权力,你们要不要听?

有军队做后盾,有钱粮做润滑剂,至今还没谋得节度使职位的翁郜,他一个河西都防御使的身份,在面对观察使时,谁说话好使还不一定呢。

邵大帅想了想,这事还是得抓紧办。趁着现在长安风向倾向于自己的有利时机,先落实了再说。若再拖延个一两年,肯定没现在好办。

唔,要办事,肯定要送礼。中官送一份,朝廷也要送一份。

光靠武力强压别做事,当然可以,但总不是那么牢靠的。送点礼,家积极更高,主动也强,事办得更漂亮。

朝廷现在也穷,就送个一千匹马、一万羊,外加一些稀罕的皮子,圣可以拿来赏赐群臣、妃嫔,涨涨邵某碑。如此多管齐下,问题应不会太大了。

全盘接手朝廷在凉州的本钱后,就可以此为基,招抚嗢末了。说不定需要打仗,但有了凉州这个立足点,打仗的难度就降低很多了。

嗢末,如果能被自己所用,那可真是太好了。天生的骑兵,还以汉为主,虽然他们可能都不会说汉语,完全吐蕃化了。但没关系,他们的族长、酋豪们应是知道祖上来历的,有这个纽带在,便可以此为台阶,施展各种利益妥协。

不信?五代几个朝廷,都设了凉州镇,有的还派兵前往凉州。但当西夏立国后,嗢末可就不认了,到最后还是得军事征服。

希望一切顺利吧。

咸通年间嗢末还接受朝廷册封,出兵去打南诏,那批还没死完,应该有得谈。

第03章 南衙北司

十月二十,顺义军所部三千余领了一赏赐,然后带着千余峰骆驼及数百辆马车,由临时征发的河西党项牧民赶着,往凉州方向而去。

这帮也是没去处了。安休休要么去投朱全忠,要么投秦宗权,要么投邵某

秦宗权缩蔡州,北关城、南城全丢,只余一个中州城,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朱全忠的数万大军围攻蔡州四个月,最后军粮不济,终于退兵了。不过秦宗权实力大损,事实上退出了争霸舞台,显然不值得投靠。

顺义军西去,天柱军、振武军也已离开,此时尚留在怀远县的,也就豹骑都一军以及邵树德的亲兵了。

邵树德在新府邸内“休息”到了十月底,成果斐然,诸葛氏身上的少味道渐褪去,的风慢慢显现。

另外三位侍则稍有些失望,因为大王晚上只找诸葛氏侍寝,至今还没碰过她们。

十月三十,邵树德离开了怀远县,启程返回夏州。他带着亲兵及豹骑都先行,完成灵州镇守任务的定远军则押运着部分财货在后面慢慢跟着。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杭抵达了长安。

他本来要去凉州的,但邵树德觉得长安之事更紧要,于是临时更改了行程,前往长安活动。凉州那边,则另有选。

的南衙气氛有些诡异,原因是灵武郡王邵树德欲并关北四道,求任朔方节度使,统辖十州之地。

张濬其实早就知道这个消息了。他是宰相,这种事怎么可能绕过他呢?但他现在没心料理这种“小事”,他关心的是北司中官对南衙朝官越来越严重的压迫。

诚然,自甘露之变以来,南衙愈发势弱,北司愈发强势。究其原因,北司有兵,武德充沛,南衙官员别说掌兵了,连个战斗力都比不上太监——甘露之变时,太监们的武力就强过文官,一对一单挑完胜。

要有兵!这是张濬一直以来的信念,没有兵,什么都是空的。

京中尚有策军五万有余,但全部掌握在中官手里,从策军以及有名无实的六军(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武)这里想办法是不可能了。为今之计,只有让朝官出镇节度使,掌握藩镇兵马,然后消灭不可一世的中官群体。

同州刺史郝振威是朝官们比较看好的,华州刺史王卞虽然是策军出身,但现在立场不同,似乎也与中官们疏远了,这都是可以拉拢的

其他的,金商李详,似乎对中官的看法也很不好,毕竟当初杨复恭还为义子谋夺他的基业,今后可以多接触接触,说不定就拉拢过来了。

“张相,北司两中尉、两枢密使要求穿宰相朝服助祭。”耳边突然传来一阵声音,正在想事的张濬抬一看,原来是宰相杜让能。

“杜相,这如何使得?”张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随后便有些恼火,压低了声音道:“北司本已强势,今再穿宰相朝服郊祭,岂不是与我等平起平坐?”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