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晚唐浮生

关灯
护眼
晚唐浮生 第237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因为黑车子室韦、山北奚都没来,鞑靼大部远遁,回鹘也只来了一部分,主要就只能靠吐谷浑撑场面了。

此时的旋鸿池周围,共有吐谷浑数万众,都是之前李克用攻来时跑路的,现在陆陆续续回来了。大同盆地的场舍不得放弃,毕竟是当年北魏的都城所在,水丰美是毫无疑问的。

被朔方军俘虏的回鹘、鞑靼小部丁加起来三四万,现在成了邵树德的部。

对于自己的第三个部,邵树德没有亏待,特意给他们挑了一块地方:盐池(岱海)、参合陉、参合陂一带。

此地位于北魏最初的都城盛乐与后来的都城平城之间,皇帝随时出巡狩猎,一年往返两次,场质量没得说。盐池内还有鱼,附近有森林,淡水湖泊亦有,还有河流水系穿过,渔猎、种植、放牧皆可,养他们这些不是问题。

这块地,处于振武军与大同军之间的模糊地带,邵树德将他占下后,以后不模糊了:朔方军的!

而治下部落越来越多,邵树德也觉得需要把一些制度粗粗建立起来了。

之前理蕃院及军府幕僚已经讨论过,邵树德也给出了自己的方案,他觉得差不多到了实施的时候了,于是他找来了陈诚、赵光逢二

陈、赵二仔细看着卢嗣业润色形成的案。

大体上就是重拾已经名存实亡的镇北都护府的名,实际管理蕃部。

镇北都护本来就是振武军节度使的诸多衔之一,现在则落到了朔方节度使邵树德的上。

其实他本来想设立一个叫北衙的机构,并设枢密使一员,但不敢。

机构、官职的名字与长安那帮太监们的老巢一模一样,你这是想称帝?

镇北都护自然由邵树德亲任。都护府内暂设亲军司、部落司、统军司三大机构。

亲军司管理邵树德的三个直属部落,即青海的拓跋部、凉州的六谷部(邵家部)以及即将成立的盐池部。

三部各出勇士五百至灵州,组建亲军,由亲军司统一安排训练、驻防。

这三部,算是邵树德的私财产。为此,他都打算把拓跋部再从青海迁回来了,实在太远,不方便刷脸积累威望。

邵树德死后,这三部由嫡长子继承。

部落司管理各蕃部的民政事务,包括马政、贡赋、丁役等等。

统军司负责部族军的监督、管理、征调与统帅。比如往各部落派监军,对部落丁壮的训练提出大方向建议,征兵调兵等等。

三司之下,就是最基层的部落了,原则上处于自治状态,有都督、巡检使、部落使三种职务。

三万以上的部落设都督一职,三万以下的设巡检使、部落使,巡检使为边地职务,部落使为内地职务,此皆为各部兼职。

都护府内各级官员,可以由蕃担任,亦可与朔方幕府之间流任职,打蕃汉藩篱。但前提是会写字,会说官话,且有一定的政务处理能力。

从今往后,幕府只管编户之民,都护府只管蕃部。一镇两制,并行不悖,且互相之间可以有一定限度的官员流。

说白了,就是给蕃在体制内出的机会。

之前已经有蕃将立下功勋,在衙军内任职了,现在要从制度上固定下来。

在都护府体制内管部落管得好的,也可以去当汉的刺史。汉地刺史,亦可到都护府内任职,体验一把如何管理原部落。

“大帅,此都护府非彼都护府。”赵光逢看完后就说道。

纯粹是挂羊卖狗嘛。这完全就是给蕃提供体制内的升迁机会,提高他们的积极

“大帅,都护府设立后,编户齐民还如何展开?”陈诚问道。

“适宜农耕之地,慢慢减少部落使的数量。”邵树德说道。

陈诚了然,这是对三万以下的部落下手,慢慢蚕食。大部落、边境部落就不管他,几个历史遗留问题,如六大巡检使、横山两姻亲部落,估计短期内也不会动手。

其实邵树德想得更多。

出征打仗,表现好的部落,可以赏赐财货。表现差的,就罚没丁

他已经打算整修胜州理所榆林县的榆林宫,此为隋炀帝所置。以后罚没的丁,就统一安置到榆林宫附近,作为他的直属部落。

严格来说,这已经逾制了。

行宫,那是皇帝才有的。邵树德有什么资格据有行宫?只不过实在没管罢了。

最高统治者拥有私部落,那可真是太重要了。

国家承平以后,肯定大兴文官政治,那么如何保证皇帝不被文官系统控,大权旁落呢?

首先得保证安全,不能不明不白死去,比如被宫勒死,失足落水,吃药吃饭毙等等。

那你就得有自己,还是得不被文官控制的自己,由皇室自己管理的直属部落就比较合适。不然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