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晚唐浮生

关灯
护眼
晚唐浮生 第1408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呼声中回到了高台之上。

远处观摩的群见了,纷纷拜倒在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邵树德得意地捋须而笑。

现在还有谁记得杨行密?还有谁念叨杨渥?

了。

这里是大夏的宣州,朝廷威望心,根基益稳固矣。

※※※※※※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曾经停滞数年的宣州纺织业再度兴盛了起来。

洛阳宫廷之中,年年收得千余匹著名的宣州红线毯。

此物美异常,白居易曾写《红线毯》诗称颂。折皇后一般拿此物赏赐诸命,可见珍贵程度——当然,产量也很低,太费工。

在去年的时候,宣州这边有改进红线毯的生产工艺,令产量有所提高。正旦朝会的时候,宣州朝集使带来了一千五百匹红线毯。

邵树德当时有点怀疑宣州刺史是不是为了逢迎拍马而横征敛了,派了查了一下后,发现一切正常。

此番西巡,又特地过来看了一番,发现确实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增产后,才最终放下了心。

下面的“狗官”们没有骗他。

兴许是知道他不好糊弄,兴许是怕了他的辣手,总之老老实实的。

当然,这种所谓的政治清明,也有开国没多少年有关。再往点说,其实就是一个官场风气的事

社会有社会风气,武夫有武夫的风气,官场也有官场的风气。

风气这种东西,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类政治中有很多风气或潜规则是没法用成文制度来约束的,即便到2世纪依旧如此。

比如斗而不这种,有些国家就做得很好,大家都有底线,不会你死我活。

有些国家就做得不好,会把反对派送进监狱。

有的国家更离谱,一片腥风血雨,那样自危,自然不成多少事了。

大夏的官场风气将来会变成什么样,没敢打包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阅兵发赏,三州府库为之一空。”在侍卫帮助下脱去铠甲的邵树德嘴上说着,心中却没什么遗憾。

钱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开心最重要——嗯,武夫们开心最重要。

话说这帮武夫从洛阳跟着他东行,随后一路南下,足迹遍布直隶、河南、淮海、淮南、江东诸道,过节时都在外地,领点赏怎么了?

不光领赏,还经常全军大酺——有一说一,如果把这比作出征,那么这种出征还是挺爽的,不用上阵杀敌,就赶路而已,还能时不时吃顿好的,领点赏赐,子不要太爽。

“陛下,宣州百姓归心矣。”萧蘧等纷纷上前恭贺。

“古有天子出巡之制,四处走走,还是很有必要的。”脱下铠甲的邵树德微微有些气喘,但兴致仍然不减,笑着说道。

“陛下圣明。”群臣纷纷回道。

天子出巡的作用,古书中早就讲得明明白白了,用大白话解释就是:让天下百姓知道你,加强认同,增加凝聚力。

大夏朝的体制,如果天子想出巡,文官是拦不住的,核心原因是权力结构的问题。

天子有诸宫部在,手里有只听命于天子,朝廷无法管辖的直属、武力,有自己,那就没能把他限制在宫里。

就像满清皇帝想出巡,文官根本拦不住。因为真要撕脸,清朝皇帝有八旗、蒙古为后盾,可以不鸟你,缺了你们,天下仍然可以运转,因为皇帝有独属于自己的才库。水平可能是低了点,但真有自己可以用,这就让皇帝有了议价权。

大夏朝继任天子会不会出巡,全靠他自己怎么想了。

“宣州捐献财货的富商,名字都记下来,赏个八品勋官,仅及等身。”邵树德坐了下来,端起面前的一碗茶,轻啜一后,吩咐道。

“遵旨。”萧蘧应道。

宣、歙、池三州捐献财货的商不少,大概有二三十十的样子,总计捐钱捐物折合二十万缗钱。

杨行密辛苦经营多年,一力恢复了宣州久负盛名的纺织业、造纸业、制笔业、采铜业。其中,造纸、制笔规模极大,甚至可以说是南方的中心,再加上便利的通条件,宣州纸笔、竹木、药材、茶叶、铜钱、丝绸、瓷器大量外输,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可观的财富。

歙州、池州稍差,但也差不到哪去。唐末在此设立宁国军,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三个州确实有成为一个藩镇的基础——至少经济基础是有的,还很强。

宣州的红线毯、瓷器、宣纸每年都要进贡一批至皇宫,几乎已成当地“名牌”。

就在去年,宣州方面还在运作,打算让“鸦山茶”成为贡品,打蒙顶、紫笋、阳羡三大名茶对皇宫的垄断。最终没能成功。

所谓“鸦山茶”,真名叫瑞魁,陆羽、杜牧都曾为其“代言”,品质还是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