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力量或许微小,但他想用这力量去改变山村里的孩子们。
学校里课本不够,他去山下、找自己的老师、同学们争取,用最便宜的价格为孩子们买纸、买笔。
看到这些节之后,
感丰富的姜芝芝忍不住抽了抽鼻子。
虽然现实不同于电影,但她心里还是难免有些难受。
也可能是顾熠把戚澍这个角色演得太好了,让她不自觉间代到戚澍的
感里。
戚澍告知了友他要留下的决定。
孩子辗转许久,到山里和戚澍见了面。
戚澍和她讲自己在这座山村里遇到的和事,讲自己想改变学生们未来的想法。
友静静听着,她支持戚澍,也明白戚澍的伟大,却无法选择和他一样的未来。
在《山花》这部电影里,姜芝芝第一次看到了顾熠的哭戏。
明明那么骄傲、那么阳光灿烂地宣布要改变世界,却在背过身时红了眼眶。
一开始戚澍还能控制住绪,只有最小声的呜咽,眼泪也掉得很安静,但慢慢地,他终究无法控制自己心里的不舍,一个
哭得很大声。
又大声又真实。
顾熠之前演的都是内敛的角色,不管是沈遥还是丁晖,戚澍却和前两个角色完全不同,外放又阳光,可以直白地表达感,可以骄傲地说出自己的梦想。
但此刻在观影厅里,姜芝芝没有察觉到一丝违和感。
顾熠俨然就是戚澍本。
想到宣传片里老年戚澍孤零零的身影,姜芝芝似乎已经预料到了故事的走向。
她看文艺片不多,也很难在看文艺片时保持专注,可《山花》剧推进的过程中,她连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除了讲述戚澍的故事外,电影里充斥的就是一大片蓝天白云、翠绿的山林和澄澈的溪水,配乐很柔和,笛声和琴声织,与山间的风景融合在一起,让
的心
不自觉间也悠扬起来。
接下来,就是戚澍当老师的故事。
一年年,一岁岁,不变的黑板和讲台,戚澍送走过一个个学生,也把一个个试图辍学的孩子重新请回学校,灯光下,他回顾白天讲过的课程、准备第二天的教案,也为正面临的问题皱起眉。
但戚澍展现在屏幕里的形象永远是坚韧的。
姜芝芝在这一瞬明白了《山花》这个片名的含义。
戚澍就像山花一样坚韧,也像山花一样,永远把最美好的一面给自己的学生看。
从刚毕业的戚澍到步中年的戚澍,姜芝芝在电影里没有看出一丝违和感,而当戚澍这个角色步
老年时,转变自然也是贴切的。
只看宣传片里顾熠的扮相,观众们或许会觉得不太适应,但只要把电影从看到现在,就会觉得剧
和
物形象的衔接很自然。
不管戚澍是青年、中年
还是老年
,姜芝芝的视线一直都在故事上。
剧进行到现在已经一个多小时,戚澍的
生也走过了大半,但这些重复的
物、重复的教学、重复的风景却丝毫不会让
觉得无聊。
或许这就是常。
也或许,顾熠的演绎让角色更显丰满。
老年的戚澍生活平静又安定,却并非让觉得死寂的平静,即使戚澍只有孤独一
,但他充实的
生和对教书的
却让他始终保有一份热忱。
那是看着学生们温柔的眼,也是面对家长们感激时真心的笑容。
姜芝芝很电影最后一幕里戚澍的
———他完成了自己的理想。
这理想或许并不伟大,也并不能改变许多的命运。
但至少可以改变一部分。
整场电影一直在安静的氛围里播完——《山花》剧组没有频繁上热搜,电影成本太低,院线的宣传也并不给力。
如果不是顾熠主演,姜芝芝不会来电影院看这么一个故事。
但现在,她庆幸她来了。
她的不是那种「我
你你不
我所以我不
你」的故事,也不是那种谈恋
谈到毁灭
类的故事,只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于平淡之中有一分温暖的故事。
成本低没有关系,节平淡也没有关系,这部《山花》她很喜欢。
从观影厅往外走时,影厅内温柔的声唱着——“你是山间的花,是风雨吹不折的骄傲荣光,是冲
困境的
,是我的向往……”姜芝芝微微一笑,这就是戚澍啊。
进电影院时,天还有些暗沉沉的,一部电影看完,外面却亮堂堂的一片。
姜芝芝不是社牛,她虽然想告诉其他犹豫不决的观众,《山花》是部好电影,可她没有胆子说话,可听着四周讨论《山花》的声音,她心里有种难言的满足感。
顾老师yyds!
顾老师不骗自己!
……
档期遇冷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