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之下,周云梦也更享受现在这种幸福。
她的杏眸里蕴满笑意,很有兴致地拿起笔开始写下回信,想到哪写到哪。
等中午林家下工回来,累得不行,吃上豆角炒
片,肚子里多了点油水,没那么饥肠辘辘了,才稍微
了些。
他们都算况好的了,秋收期间隔天家里能吃顿
。
村里那些秋收前吃了顿
后刚攒起来的
劲,也在这几天的抢收劳累中逐渐消磨了去。
不过该的活照样得
,一年到
最关键的时候,咬咬牙该使力气的时候就使劲,年底分粮就在眼前了。
每年都这样,但林家对比着也更加觉得自家的
子好,辛苦之后肚子是能吃饱有油水的。
特别是当听林母说老三媳掏钱给多买了两斤带鱼给大家吃,多了两斤绿豆和一斤白砂糖让给大家多煮点绿豆汤喝后,林家
更是觉得温暖。
老三媳真的太贴心了,考虑得太周到了,太会为他们着想了。
吃好喝好,在地里累点算什么,熬一熬就过去了。
于是秋收十来天里,同样在地里劳作,生产大队其他面色越来越疲,越来越差,有的甚至都累倒了。
就林家脸上虽然有点疲惫,衣服湿满了汗,那
劲还是在的,
起活来使的力气和秋收第一天差不了多少。
村里都看在眼里,晚上躺在床上都忍不住感叹,林家条件好,十天半个月能吃上回
,养出来的身体和
劲可不是他们这些临时补顿油水能赶上的。
瞧那一个个劳动力,起活来多有劲,怪不得年底分粮分钱的时候,林家拿到的都是村里数一数二的。
韩家今年到地里抢收的就三个,林父林母和小儿子,闺
韩丽去供销社上班了。
去年这时候好歹还多个大儿媳和闺
一起来地里
活。
家里油水都算足的了,秋收前村里分了猪吃了一顿,又有大儿子给的
票让闺
在县城买了斤
回来分着几天吃一顿。
但这阵子下来,三个
黑了一圈不说,脸色也难看,回家倒了就睡,疲惫得不行。
韩母以前也没觉得家里少,这会看着林家,除去在部队的老三和不
活的老三媳
,剩下两个儿子儿媳
连带着津平他爹都
得起劲,不远处还有三个孙子孙
在捡稻穗。
津平他娘更是不用来上工,就在家负责做饭带孩子。
韩母第一次觉得自家太少了,三个孩子只有老大成家了,孙子孙
更是连个影都没。
她只好安慰自己,现在宝珠也去部队随军了,迟早会有好消息的。
小儿子过年也该说亲了,闺也是,两
有个在部队当副团长的哥哥,找媒
都好介绍些,自家条件是不差的。
特别是闺,自己还有份供销社的工作,就是挑个城里的婆家也是有可能的。
从春耕到秋收,忙了快一年的劳动民终于可以稍微喘
气,歇一会。
之后几天天气晴朗,生产队里组织把收上来的稻谷给晒了,就算是进
农闲期了。
往上公粮那些有大队长村支书那些去忙,村里
就在家等着年底分粮分钱了。
林家子也有了些小变化。
林母做了九个多月的饭终于可以放手了,家里由林大嫂和林二嫂着做饭,她就帮忙带下小米。
小米到了学走路的时候,老是闹着要大扶着让她走路,有时候还要挣脱开大
的手自己走路。
稍微一不留,她就自个站起来颤颤巍巍地要往前走,也是个胆子大的,摔多少次都不怕,下次还敢这样。
有林母跟着,小米学走路更带劲了。因为还
带她去外面走,在好多
面前她走得更起劲了,一点也不胆怯。
三个大孩子照常去割猪尾,能赚两个工分。早上完成任务后就撒欢地在村里和小伙伴玩,到点了再回家吃饭。
林大哥和林二哥则在家休息几天,准备着过几天去县城找些零散活。像去年去修水库,虽然累,
到过年前也能给小家攒下点钱。
林父是个闲不住的,已经开始在院子里编竹篓那些做手工活了。
回攒着也能拿去收购站换钱的。
这些对周云梦悠闲惬意的子影响不大。
林大嫂和林二嫂着做饭,像早饭照样和林母那样,把周云梦那份给留着在锅里,等她醒了再给帮忙热下。
到林二嫂做饭那天,周云梦多少感觉饭菜味道要香点,饭量都大了点。
她保持着和之前一样的生活节奏,该吃吃该喝喝,该睡觉就睡觉,半个月写四五篇稿子。
同时也和林津平保持着频繁的信件来往。
部队那边的房子安置得有七八成了,期间林津平还出了个小任务,回来后又利用休息时间继续安置。
子有条不紊地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