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自己去,但被卫子夫无镇压下去。
皇后理万机也不至于没时间给婆母请安。再说了,小太子是皇家心
,叫他一
去,身为母亲的卫子夫等着挨骂吧。
由于见到儿媳就能见到孙子,太后闲着无事想起来就问身边宫:“皇后近
忙什么呢?”
“太后,太子来了。”小黄门匆匆进来禀报。
太后愣了一下,然后一脸喜色:“真不禁念叨。到哪儿了?”
“到殿外了。只是看起来像是太子自个来的。”
太后冲心腹婢伸手,在宫
的搀扶下到殿外,小孩也被吴琢抱上来。小孩看到太后就扁扁小嘴带着哭腔喊:“祖母……”
嗳,这小可怜样儿,太后心疼坏了,伸手要抱大孙子:“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太后年迈,吴琢不敢把小孩给她:“太后,外热,是不是先进去?”
“对!”一贯明的王太后没有注意到大孙子眼角
净净。到室内坐下,她又冲小孩伸手,“到祖母这里来。据儿不哭,告诉祖母,谁欺负你了?你母后呢?三个阿姊怎么也没来?”
小孩可怜兮兮说:“母后没来。”
“皇后训你了?”
小孩摇摇:“父皇坏。”
王太后差点脱而出:“谁?”
孩子是皇后生的,依照常理该是皇后疼儿子。事实上皇家最宠孩子的是刘彻。王太后替孙儿收拾过江充不假,也是偶尔为之。
正因如此,太后潜意识认为孙儿的到来跟皇后脱不了关系。
“祖母?”小孩试探地喊。
太后回过来:“刘彻训你?”
“刘彻谁呀?”
太后顿时想笑:“傻孩子,你父皇啊。”
“父皇没有训我。”刘据又不是真不懂事,才不会告状。
刘彻跟太后抱怨过,儿子出去。太后反驳,随谁?刘彻打那以后不提这茬。
太后猜测:“因为你昨才出去过,今
又想出去?”
“不是啊。父皇叫我明跟太傅,跟他太傅读书。可可,我不想读书啊。”
听听,也就这么小的孩子敢把不想读书说得理直气壮。
孙儿聪慧,太后也觉着五岁可以开蒙,但她也不想看到孙儿难过。
刘彻七八岁才懂事,如今也没有变成昏君。
太后没有因为小孩的话紧张,笑着问他:“你想做什么啊?”
“玩儿。”
宫宦官听得一愣一愣,吴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太后倒是一点也不意外:“可是也不能天天玩儿。”
“没有天天玩啊。”小孩细数他做过什么,“早上陪花花,跟韩韩下棋,给母后请安,我,我还给桃桃熬药,要给麦麦浇水,还得吃饭啊。”
太后点:“那你一天到晚也挺忙的。”
“是呀,是呀。”小孩点如捣蒜,他可忙了。
快累惨了。
小孩瘪嘴又想哭:“父皇叫我骑马。”
“啊”这事出乎太后意料,“你才几岁?摔着怎么办?来,宣皇帝!”
吴琢怀疑陛下过来第一件事就是朝小主上一
掌:“太后,陛下只是说说。”
“说说也不行。”太后瞪他,抬手指着远处、先前进来禀报的宦官:“去把皇帝给哀家找来!”
小孩一脸怕怕:“父皇打我。”
“他敢!”太后怒气上来,怕吓着稚的孙儿,安抚地拍拍他的背:“祖母不是冲你。他这么大的时候,哀家叫他开蒙骑马了吗?”
小孩摇,祖母不知啊,父皇最会宽以待己,严于律
。
吴琢张张,小殿下,您告刁状差不多得了。
陛下真因为你被太后捶一顿,你不挨苍天都看不下去。
前去宣室的小黄门谁也不敢招惹,所以当刘彻问他东宫出什么事了,他一个字也不敢提,只说陛下过去就知道了。
这导致刘彻心慌。
急匆匆赶到长信殿,母后没事,他被母后劈盖脸数落一顿,据说还是因为一脸可怜相的儿子。刘彻懵了,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刘彻不反驳,王太后认为他心虚,抱着孙儿抹泪:“可怜的据儿啊,怎么就摊上这么一个黑心肠的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