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他叔叔过世了,您知道他的消息吗?”
老太太一听,就笑道:“是我们东北的老乡啊?大杰知道了肯定很高兴,哎,也难为你们记好,还能找过来,大杰是我
婿,今个上班还没回来呢,这也快回来吃午饭了,你们要不进来坐坐,喝杯茶?”
沈青黛忙应下,吁了一气,笑道:“哎呦,真是成哥家啊,我们都担心白跑一趟。老
家,家里还有什么
吗?还是就您一个在家啊?”边说着,一手拉着魂不守舍的姐姐就往屋里去。
沈玉兰没想到,她以为死了的,竟然这么不费功夫地就找到了,在申城有一份工作,也成了家。
老太太笑道:“还有我儿,在床上躺着呢!”
沈青黛热络地问道:“哎呀,嫂子是身体不舒服吗?去医院看了没啊?”
提起这事,老太太就叹气道:“我儿年轻的时候,是军
,在前线受了伤,身体一直都没好利索。也就是大杰不嫌弃,愿意和她结婚,十年前就是连走路都不行,上厕所都要
扶着,最近天气冷,又病倒在床上了。”
沈青黛微微笑道:“大杰真是仁义,婶子,要是方便的话,您带我们去看看嫂子吧!到底来一趟,也该去问候两句。”
老太太笑道:“好,好,就是她屋里药味儿重,你们要是不嫌弃,就跟我进来,我家子秋以前是热闹的格,就
和
聊天,这两年断断续续躺在床上,把她闷坏了,就盼着老朋友们来和她聊聊天。”
沈玉兰忽然问道:“子秋?房子秋吗?”
“是啊,这位同志,你也认识我家子秋啊?”
认识,沈玉兰怎么会不认识,当初成大杰参加了申城这边的东北抗救亡团,里面有一个比她们小好些的小姑娘,经常黏在成大杰后面,她为这事,还和成大杰拌过几次嘴,成大杰说她心眼比针尖还小,他们这个团里都是从东北流亡过来的,他们这一群
没有了家,没有了亲
,视彼此为骨
血亲。
一再和她保证,只是将房子秋当亲妹妹看。
沈玉兰想到这里,不由一阵冷笑,亲妹妹,最后滚到了一张床上?
老太太说着,就带往里屋去,推开一扇门,迎面就是一
热流,夹杂着很重的中药味儿,沈玉兰的眼睛忽觉暗了一些,屋里靠窗户边有一张床,一个瘦削的
靠在床
,
发梳得整整齐齐的,身上是一件灰紫色的皮袄,虽有几分病态,仍旧不失年轻时候的风韵。
房子秋手里正拿着一本书,见到她们,轻轻笑道:“妈,是有客来了吗?”
“是,子秋,是大杰的老朋友,咱们东北那旮旯里的,十多年没见了,还能找到这儿来,你先陪两位同志聊聊,我去倒两杯热茶过来,今天还挺冷的,难为她们跑这许多路,汉城过来的呢!”
这间房子似乎常有客来,摆着两把椅子,房间中央还有一个小炉子,上面咕噜着中药,药味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房子秋招呼俩
坐,沈青黛觑眼打量了一下屋里,比较简陋,一张梳妆台,一个书架,上
摆了好些小说,估计是
主
看着打发时间的。
倒真是好命,养病养了一一十年,诸事不用心不说,还有时间和闲
看小说。
房子秋合了书本,一双细长的眼睛很快就盯在沈玉兰的脸上,有些失声地问道:“是……是玉兰姐姐吗?”
沈玉兰并不否认,笑道:“是,子秋妹妹,好久不见,想不到你们还活着。”
“轱辘”一声,房子秋手里的书掉在了床边的脚踏上,她想不到,三十年了,沈玉兰竟然还是找来了。在她以为,这一辈子都差不多安稳了的时候,沈玉兰找过来了。
沈青黛见姐姐认识这,一时也不着急,挑了一把椅子先坐了下来,歇歇脚。
房子秋忽然剧烈地咳嗽,把老太太急得,又是拍背,又是给她倒热水。
沈青黛起身把窗户打开了,和老太太道:“这屋里煮着中药,空气浑浊得很,这门窗都紧闭着,没病的怕是都要有三分病了。”
房子秋身体不由瑟缩了一下,紧张得一时咳嗽都忘了,看着沈玉兰姐妹俩,连自己的嗓子都找不到一样,她忽然发现,自己好像不能发声了。
一小时以后,成大杰下班回来,老太太就把往屋里带,“大杰,今个来了两位
同志,说是我们东北的,和子秋也认识,正在子秋屋里
呢!”
成大杰一愣,“是吗?”
“嗯,家从汉城过来的,说是知道你有个叔叔,以前住这儿的,就想着来找找看。一对亲姐妹,姓沈。”
成大杰瞬时停住了步子,老太太还怪他怎么不走了,就见自家婿猛然朝里屋跑过去,在后
笑道:“大杰,
在呢,你急什么嘛?”
成大杰一下子推开了房门,逆着光,看见了沈玉兰站在房间里,正侧着,冷冷地看着他。
成大杰不由后退了两步,却听沈玉兰温声笑道:“成大杰,祝贺你,娶了你的亲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