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岛(百合ABO)

关灯
护眼
十三、发现薯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水的子。

沉谙抱着她安慰,分析况:“大概是到了季节,类似洋流把海边的营养物质卷走了,鱼虾什么的也就跟着离开了。”

她讲了一堆东西试图把食源危机解释的尽量合理,但事实是她们饿了一上午到现在只吃了几个无花果,心低落,萎靡。

江眠都没心哭了,语气里满满地担心:“要是我们连椰子蟹都抓不到了,肘子会不会饿死?”

“肯定不会。不会抓不到椰子蟹,肘子也不会受饿,你也不会,有我在。”她会尽快找到食物,不让江眠担惊受怕。

海里再怎么没货都能捡点小海螺,捡够吃的量是够呛,够一只小猫咪绰绰有余。现在的问题是食源不稳定,她们面临着有上顿没下顿的难题。仙掌果刺多还酸,处理起来很麻烦,白茅根只能当小零食,先前找的那几种可食用植物的叶也老了。江眠吃不来椰子蟹,沉谙就多摘了几个椰子给她,万一再饿总不能还是多喝水。

西南海岸虽然有果子有椰子蟹,但离岩太远,几乎横跨整座岛屿,阿浮的油耗近来也过半,总是来去耗时耗力,更不能把庇护所搬来,毕竟淡水资源在北边。

几番思虑,她们还是决定进山,迎风坡植物种类繁多,先前只顾着认路,估计忽视了不少薯类甚至可食用的天南星科。这回在北面山脚,从储水区的平地出发,沿着涸的溪流河床往中段去。

开始属于岩石区,地表土含量较少,找到一片棕榈科的植物,多数茎杆一手腕粗。用石斧把叶片割掉,茎杆砍下来。剥开外衣再用嘴啃掉外皮,像啃甘蔗皮一样,一层层全部剥掉,里面露出米白色的芯。颜色浅的区域嚼起来更甜些,又脆又可以下咽,但颜色的部分是老茎,微苦涩,吮食完汁水就得吐掉,没什么饱腹感。本想找颗大的多取点芯,但是没刀具,棕榈外衣难剥,就砍了几颗小的留着路上吃。

路上沉谙问江眠:“上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去印度,在路边看到好多卖罐的,你猜卖的都是什么罐?”

江眠想了想,疑惑地回:“难道是棕榈芯罐?”

沉谙笑着摸摸她的:“答对了,好聪明。”

江眠切一声,“你这是送分题好吧,我们刚采了棕榈芯,我能想到别的就有鬼了。”

轻松的谈让放松,沉谙算是煞费苦心。

过了岩石区就要爬坡,坡上长了不少江眠认识的药,多数是清热解毒利尿的品种,数量不多,有机会的话可以栽培。她们给找到的药规划出一片区域,用树枝圈起来,方便辨认。

北坡上去就到熟悉的路段,延脚下向四周环绕着走,断续找到一些魔芋,个很小,扒开土下面,块茎不过拇指大,没法食用。用类似的方式将它们逐个圈起来。

北坡暂时没发现什么可食用种类,两下去坡底,继续往中段。到了中段后土壤变得比较燥,一些本植物叶片枯黄,有的甚至叶子都落完了。她们只得更加注意植物的根茎部分,祈求土地赐予食物。

在江眠发现第一颗疑似薯藤的植株后,她们就跟开了挂似的,接连找到许多薯类。挖开根茎部分的土壤,土壤之下都是个不小的块茎。由于不是特别熟悉的种类,每种她们都挖出一小块,两流把块茎的汁涂抹到手腕的皮肤上,少量多次,观察表面是否出现明显的红肿和瘙痒。

试出两种无明显症状的,大概率无毒可食用,不用进一步加工。她们把无毒的种类区分开,先采挖一部分。采挖的过程还挖到了山药,粘弄到江眠手上痒痒的,但她可太熟悉这个品种,小时候每年秋季都要和爷爷进山挖,挖回家和一起用陶片刮皮,总是刮得她手痒,就会用淘米水给她洗手。

不过山药要想长到完全发育,产量更大,需要三四年时间,种植周期过长,不适宜当主食,栽来当养生品,偶尔煲个海鲜汤还是很不错。挖到的这颗块茎足有手臂粗,断成三段,江眠留了一块埋起来给它自由生长。

几乎把能找到的可食用薯类都挖出来,根部也埋好了,就是不知道还能不能长。小背篓装得满满的,天也黑了,两也不怕累,收获的喜悦将她们冲昏,抬着背篓乘上阿浮回岩

回到岩后将薯块妥善安置,用篮子吊在岩壁上,避免肘子调皮啃咬。晚上吃得烤薯,火堆下面垫了石块,利用炭火和余温将薯块烤熟,表皮没有碳化,手指轻轻一碾就开,果呈紫白色,很像南方吃的芋,江眠管它叫大薯。

分食烤薯,香糯,满满的饱腹感。主食的问题暂时解决了,江眠决定在北面储水区开垦出一片平地。热带地区的四季除了降水量有明显区别外,基本全年高温,任何时候只要水量充足都适宜作物生长。薯类在热带地区生长周期也会大大缩短,一般三个月左右就可采收。

“水和食物同等重要,况且我们还有两片椰子林,拨点淡水给大薯怎么了?还是你不相信我的技术?”

沉谙担心那些水不够等到雨季,不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