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闷,思量着是不是因为傅丝丝的关系。
她却是不知道,如今整个司膳局都视她为有福之。
虽说后来出了刘香雅被下药小产一事,但并未涉及到他们司膳局,相反他们所有在此之前都得了赏赐,且陛下近两
的胃
已有好转。
那嬷嬷说让她做家常菜,她还真就做家常菜。
司膳掌事看到她要的食材,几番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忍住问他是不是应该挑选一些名贵的食材。
“太后娘娘吃得细,谢少夫
准备的这些东西怕是不太合她的心意。”
“我从小地方来,会的也只有一些寻常小菜。我尽自己所有的能力,相信太后娘娘必能感受到我的真心实意。”
但凡是在宫里能出的
,哪个不是长了一颗七窍玲珑心,司膳常事自然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他闻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后就明白过来。
隐素准备的是普通的三菜一汤,一盘炒蛋,一盘小葱拌豆腐,还有一盘红烧笋
,以及绿叶菜汤。
那些御厨们看到她做好的菜,一个个脸色微妙。
有相互讨论,有
小声嘀咕。
“这也太寒酸了。”
“这菜太后娘娘会吃吗?”
有问隐素,要不要再做两道好菜,还有
自告奋勇说可以帮忙。隐素婉谢了他们的好意,在所有
不解的目光去送膳。
到了朝华宫,刘太后已醒,正和皇帝在说话。
皇帝看到她端着菜进来,倒是没什么意外之色。身为天下之中,宫中至尊,一个帝王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事。只怕是她一进宫,皇帝那边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她把菜摆好,恭敬地退到一边。
“这是笋吧?”皇帝问。
她回了一声是。
皇帝摆手,示意她退下。
她退出殿外,等候吩咐。
皇帝看着那道红烧笋,眼有怀念之色。“朕记得山里笋最多,冬有冬笋,春有春笋。春笋发芽的时候漫山遍野,朕和多宝妹妹还有一群伙伴天天去挖笋。吃不完的就晒
成
笋,等到大雪封山时再吃,最常见的吃法就是红烧笋
。”
御厨们做菜不厌,哪怕是普通的笋
也能处理到形态不辨本味全失的地步。像这样最是家常的红烧做法,根本不可能出现在皇帝和太后的餐桌之上。
刘太后眼一恍,当年的景也浮现在眼前。
山里的子清静清苦,
蛋是寻常
家难得的美味,像这样的一盘炒
蛋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菜。
“儿臣记得母后也学着养了几只,儿臣也学着多宝他们给
找虫子吃。那时儿臣一天中最欢喜的事就是去
窝里摸
蛋,然后和
比谁家的
蛋最大。”
谁的蛋大,谁就能赢走别
的
蛋。
说起这些事,皇帝的眉眼中都是怀念。
他当过皇子太子还有皇帝,享尽世间最为至高无上的荣华富贵。然而他一生之中最为快乐的时光,却是那在山中隐姓埋名的两年。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偏民间
子。
刘太后被他一提,记忆越发清晰。
“哀家也记得,有一回你赢了,当天就让哀家把那些蛋给炒了,还说赢来的东西吃起来就是香。”
皇帝笑起来,眉眼更加舒展。
“儿臣挖来的那些笋,母后就学着也做成了笋。那年冬天我们留在山上,母后最常做的就是这道红烧笋
。”
这顿饭对刘太后母子而言,是忆苦饭。忆苦之后,自然会有一番感慨。皇帝感慨的是那时候的相依为命,至今思来都觉得铭记于心。
母子俩回忆着过往,一顿饭吃得异常温馨,仿佛撇弃了如今的一切,重回到那只有他们母子的简单岁月。
“赏!”这是皇帝搁了筷子说的第一个字。
隐素因为做了几道菜而得了丰厚赏赐的消息很快传开,司膳局那些亲眼看到她做了什么菜的御厨们百思不得其解。
司膳掌事摸着自己的下,说了一句,“那位谢少夫
,确实是有些运气和福气在身上的。”
先前隐素奉命进宫时,朝华宫的所有都以为她必会受一通训斥。哪成想训斥没有,她反倒是得了赏赐。
所以运气和福气这两样东西,最是让捉摸不透。
等到皇帝龙颜大悦离去,整个宫殿的气氛为之一松。
而隐素又被请了进去,刘太后还让给她看了座。她堪堪侧坐着,小脸娇憨态恭敬而乖巧,像是静静聆听长辈教诲的孝顺辈。
刘太后原本迁怒的心,软和了一些。
有宫取来奚琴,
给隐素。
隐素抱着琴,熟稔地拨动起琴弦。她弹的是上回在小竹林弹给林清桥和云秀听的曲子,曲子如泣如诉地在殿中回响。
刘太后目光幽远,又陷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