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汴京生活日志

关灯
护眼
汴京生活日志 第119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持家务,那还是有沈爷爷帮忙带孩子的时候,她生沈进殊的时候老爷子就开始缠绵病榻,帮不上什么忙,直至后来沈君殊出生,沈徐氏连着两胎都没能好好做月子。

纵然沈徐氏常自我安慰,生活在乡下的姐妹妯娌有时候还没办法坐月子,她已经算很幸福的了,但沈家旺还是觉得亏待了妻子,这一次千叮万嘱表示一定要好好注意,休养上两三个月也没关系。

沈徐氏对孩子他爹的细致体贴表示很受用,但起初并不打算采纳,她觉得现在已经很安逸了,陈婶和李婶得了老爷小姐的吩咐,打起为太太服务,在外边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的时候,必须留一在房里随叫随到,给娃娃把屎把尿换尿布,为产端茶倒水擦洗身子,把母子俩伺候得无微不至,每天还有各种鱼汤、汤、燕窝银耳等滋补良品。

在这样全方位的调养之下,沈徐氏表示她调养一个月就好,效果一点不比两三个月差。

然后就在这汤汤水水的滋补下,沈徐氏生产后的腰身非但没有恢复窈窕的迹象,肚子甚至比生产前还大了。

这可把自认为吃不胖的徐士吓坏了,甚至以为自己身体出了毛病,坐立不安了两天,沈家旺只好请了临街的小孙大夫上门诊断,小孙大夫把脉后好一顿恭喜,表示产和婴儿都养得极好,营养十分到位云云。

至于沈徐氏大大的困扰,在医生跟前也不是什么事,乡下家觉得丰腴是福气的象征,但城里、尤其是富贵家,还是更欣赏窈窕纤细的子,因此大户家的眷很多都有这方面的困扰,小孙大夫的师傅有一位师叔就主要研究这方面业务,生意红火。

那位小师公还收了些弟子,都是家中的亲眷,这几位师叔不擅看病抓药,只帮助有钱的夫太太们按揉调养,因为效果颇好,很是受那些高门大户的欢迎,听闻师叔们每月都能赚上一二十贯,叫他们这些只能为平百姓看病的穷大夫羡慕不已。

小孙大夫表示押司娘子若有需要,他可以牵线搭桥,介绍擅长此道的师叔给她。

沈徐氏一开始是心动的,只是简单了解大夫的工作流程,得知居然是用手在肚子甚至是全身按揉,就算都是子,这也太尴尬羞耻了;而且按揉手法搭配上师门独传药方,包月要足足十贯钱,这还是看在小孙大夫的面子上优惠了,沈徐氏认为价格有些离谱。

这要是一个月瘦不回去,岂不是还要花上二三十贯?

在了解详后,沈徐氏却打起了退堂鼓。

反倒是沈丽姝下班回家后听说了大夫的事,表现出了极大的新,这么早就有了产后修复机构,未免也太洋气了,她好想见识一下!遂努力怂恿她娘先订一个月的套餐试试,觉得价格太高?没事,一分钱一分货,只要对她娘的调理修复有帮助,这钱就不亏。

沈丽姝不是嘴上说说就完,她还当场打开荷包取出了十两银子,大方表示这个月的套餐费用她承包了,徐士只管尝试,只要觉得有效果,后面续费她也包。

在这种切实有效的支持下,沈徐氏到底忐忑又激动的订了一个月套餐。

有小孙大夫这个熟帮忙介绍,沈徐氏不要排队,两天后就有专业技师□□了,沈丽姝特意留在家见世面,看到了打扮净利落、领着药箱看起来十分专业的陈大夫,旁边还跟了个十五六岁的少,是陈大夫的外甥锦娘,因为丧父丧母,自小跟着姨母生活。

陈大夫年近三十未嫁,本是把外甥儿养,把平安养大再送嫁出去,偏锦娘从小跟着姨母耳濡目染,不但对药理知识感兴趣,且极有天赋,据说辨别药、识别位都很快速,堪称一点就透,因此从六七岁就跟着陈大夫采药煎药,是陈大夫的好帮手。

锦娘感兴趣,便不甘心只当个打下手的小药童,软磨硬泡求姨母收徒,陈大夫既是心疼外甥,又不忍心错过这棵好苗子,终于在两年前正式收下了这名弟子。

弟子实在不好找,陈大夫的要求又高,锦娘是她这么多年看中的第一个大弟子,也可能会是关门弟子。

如今她们拎着药箱出高门大户,因为师徒俩工作默契,尽心尽力为贵小姐们服务,效果不差,因此报酬十分丰厚,她们在南城附近也有间屋子,请了婆子照顾起居,子很是过得去,除了整露面、在外奔波,导致锦娘相亲路上有些波折外,师徒二再无不顺心的。

但婚事不顺这点,两也都早有心理准备,既然选择这条路,就不会后悔,锦娘生乐观,本就很满意如今的生活,见这次主家的小姐、名为姝娘的小娘子生得貌美如花,又那般活泼开朗,围在身边问东问西,眼底只有满满的惊叹好,而没有半点她去别家时偶尔能见到的鄙夷和轻视,锦娘忍不住也心生欢喜,当即有问必答,十分配合。

后来说得舌燥,姝娘还给她准备了京中最时兴的珍珠茶,搭配了一盘子她从未见过的吃食,姝娘介绍说是脆皮翅,这脆皮翅果然恰如其名、,外酥里、香味霸道浓郁,一翅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