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籽和
药种子长大,对老
小孩的身体特补。”
说的次数太多,他自己都相信了鱼吃了不少药种子,比药汤还滋补。
正值医馆散值,有大夫听了一嘴就问:“哪里的?”
“杨家庄,我们村后面的山里每年都有采药进去采药。”杨柳说。
“哦,那座山里的确有不少药。”一个中年大夫接话,他走过来看了看,“三十文一斤?那给我称两条,要是味道不好我可是要找去你家里的。”
“我敢卖这个价就敢保证它比外面摊子上卖的鱼味道鲜。”这时候程石不再说什么滋不滋补了,滋不滋补他哪知道。
“这两条大小可行?四斤多一点,给你按四斤算。”
有他开个,其他不缺钱的大夫也跟着买一条两条尝尝鲜,还没走远的病
见状也拐回来买。
末了还剩五条,程石捂着咕噜响的肚子让喜眯了眼的媳上牛车,“走嘞,不卖了,剩下的咱自己吃。”
“买炉子。”杨柳捂着鼓鼓的布袋子,还不忘要买火炉子。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更
第六十七章
牛车行至铁匠铺, 打铁的铁匠也准备关门回去吃饭,程石连忙喊住他,挑了两个火炉搬到牛车上。
回去的时候经过集市, 还剩少许摊子还没收,杨柳瞅到之前喊住他们要买鱼的男, 他也正准备收摊, 桶里还有鱼扑棱。
“等等,阿石等等,我去买几条鱼。”车刚停, 杨柳就蹦下车,她跑去鱼摊子上挑选一番, 捡了五条半大不小的青鱼,青鱼厚
丝粗, 熏过后不至于太
瘪。
“你们的鱼卖完了?”鱼贩朝程石看去,用秤打了一下,“七斤,你给二十文算了。”
杨柳从钱袋子里数出二十文给他, 她手里鼓囊囊的钱袋子就证明她的鱼卖得不错。
七条鱼用稻串成一串, 杨柳提着丢进浴桶里, 十二条混在一起, 从西堰里逮起来的鱼更有活力,杨柳趴在桶上瞅着,越发觉得自家的鱼珍贵。
“你打算买鱼回去做熏鱼?”程石问,相处久了,她不说他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对, 咱们堰里的鱼不适合做熏鱼, 我试试从外面买的鱼熏着味道如何。”
快出镇了, 杨柳猛拍大腿,“哎呀,勾子托我给他爹买大骨,我给忘了。快拐回去,看还有没有大骨
卖。”
程石应声,勒住牛缰绳打了个转,猪摊子已经收了,但他家铺子还开着,杨柳跳下牛车小跑进去,“有
在吗?还有猪大骨吗?”
“有,爹,有客
买
。”年轻阿嫂从后院走出来,见是杨柳,她惊讶地“哎”了一声,“是你啊,这个时候才回去?”
“都走出镇了才想起来忘买了,这不,又打拐过来。”杨柳问走出来的男
,“有大骨
吗?我买回去炖汤。”
“还剩几根。”
杨柳跟过去,见桶里还有两个猪肝,她让老板一起给她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