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程学良呆坐着,愁眉苦脸的样子,刘家真又给他倒了一杯茶,“小程,你们家门不是开了个‘好美味烤红薯’我看生意挺好的。你们呀,如今搬去了大房子,晓珍呢,又去上大学了,
子比从前好过了不少。”
程学良瞬间明白,刘家真变着法儿的安慰他。
他忽然有些感动,这些年要是没有孙叔一家的额外照应,他都不知道家里会过成什么样子。
不过他向来最笨,嘴唇嗫嚅两下,道谢的话还是没说出。
刘家真心知肚明的拍拍他的肩膀。
她算是看着程学良长大的,这孩子什么子,她知道的一清二楚。
她对程学良好,完全是因为他老实忠厚,和别的什么可一点关系都没有。
程学良并没有坐多久,刘家真去厨房切水果的功夫,门外便传来动静,孙副厂长回来了。
刘家真冲着程学良的方向努努嘴,“在这儿愁眉苦脸的坐半天了,快问问怎么回事。”她说着转对着程学良笑笑,“中午留在这儿吃午饭吧。”
“不用——”
程学良还没来得及推拒,刘家真已经走了。
孙副厂长回来的着急,围巾都没摘,他盯着程学良看了一会儿,慢慢坐在他身边。
程学良仿佛一个做错事的小孩,低着,闷不吭声。
孙副厂长瞧着,忽地笑起来:“我以前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也是这样,低着不吭声,好像这辈子都不想再和谁
流了。”
“您还记着呢,那都是老早以前的事了。”
“记得,年纪越大,就越想从前那些事。”孙副厂长想了想说,“晓珍是不是去京市了。”
程学良有些惊讶,他还什么都没说呢,孙副厂长仿佛已经猜到了许多。
他叹气,“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孙叔。”
“其实这很好猜,父母总是会为子考虑。你是这样,别
也是这样。”
程学良当然知道他说的是谁,脸色瞬间不大好看。
他们来厂里十多年了,十多年,他以为能完全忘记以前的事,但有些事,就是时间越久越清晰,到如今他心里还是有道砍。
提起那边,怎么都过不去。
不过素梅说的对,晓珍一个在京市,她长得太漂亮,让
很难不担心。
程学良咬紧牙,半天憋出一句话,“孙叔,您能不能联系联系那边,叫他帮着照应照应晓珍。她一个在京市......”
孙叔叹气,拍拍程学良的肩膀,“其实不用你说,那边也在跟我打听晓珍的事呢。”
程学良脑子嗡一声,很多关于父亲的记忆纷至沓来。
第2章 同乡
程学良对于父亲的印象, 最多源于小时候。
程保全二十岁就当爹了,和传统意义上的父亲完全不一样。别家的爸爸刻板、严厉,程保全却时常抱着程学良掏鸟窝, 打野
, 玩起来的时候反倒比儿子还要起劲。
那时候都说,父亲不靠谱, 以后在家里待不住之类。
程学良当时还小, 不懂这话的意思,但每回母亲听了也只是笑笑, 他便也没当回事。
在程学良的心目中, 父亲是很好的,是像朋友的存在。有父亲领着,程学良很快成了当地的孩子王。
不过父亲在农活上,确实很没有天分。
叫他秧, 每回都把秧苗
倒了,别
家的能活,他
的五十颗里只有一颗能活。时间久了,大队长便不再叫他
活, 叫他去和
似的掰玉米。
当时还是工分制,每户家分到粮食的多少, 和工分直接挂钩。
别家的男
都拿满工分十分,父亲只有六分偶尔才会有八分。
程学良记得他妈其实是个很瘦弱的, 但是不管下地、挣工分, 却做的比男
还要拼。别
都说, 是因为家里的男
不肯努力, 当妈的反而要更努力才行, 否则, 家里的老
孩子一准会被活活饿死......
母亲累倒的那一天,程学良心里对父亲是怨恨的。
但他妈当时劝他说,父亲只是年纪小,还不定,等他在长大点就好了。
程学良不知道,一个男长到多大算大,但他等啊等,一直也没等到。
只知道有一天,父亲忽然告诉他们说,他要去当兵了。
他觉得自己不是吃种地这碗饭的,所以才不好农活,也许去当兵,就能闯出一片天空来。
程学良不同意,爷爷也不同意,母亲心里也是犹豫的。
可程保全是个说走就要走的,某天早上,他甚至没有告诉任何
,忽然从家里消失了......
程学良一直以为父亲在不在家都无所谓,只要妈妈在,爷爷在就好,但事实证明,家里有没有一个壮劳力,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