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赋实在忘不了那箭支刺透骨的疼痛——身上固然有痛,可心上的痛更甚百倍。
好在,颜知赋儿极甚,也不愿意
儿没有父亲,故而并不反对陆南屿来找
儿。
后来,有告诉陆南屿,若是能先将
儿接到镇南王府,母
,王妃因想念
儿,说不定就愿意回去了。陆南屿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故而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和颜知赋争夺
儿。
当然,后来他发现这也是个馊主意。他越是争儿,颜知赋似乎越不待见他,两个
甚至吵了几回,更伤和气,岂非缘木求鱼。
数年之后,渐渐长大的陆宁曾经问过他一次,他当初是怎么下得去手杀妻子的,他思索良久,告诉她说,但凡顶天立地的男儿,都必须担负起该有的责任,不可推却,不可逃避;世事难两全,舍小义为大义,才为正理。个
的
伦
长、兄弟手足又岂能与君王社稷、黎民百姓相比?
虽然,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痛彻心肺。
曾记得,当年小轩窗下,他抱着妻一同看史籍传记,她脆声泠泠,道:“我最喜欢的大英雄,必定是意志坚韧,百折不挠的,以苍生万民为念,私
不足以
其心志。”
可当他成为英雄时,那个当初说最喜欢英雄的,却再也不喜欢他了。
他后来醒悟到,英雄固然值得敬仰,但却并非子的好归宿。
孩子,求个只为小义的贴心夫君,大约才是最好的选择。
第49章 、番外:夜静
桃蹊书院是百年学府, 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莫过于矗立在后园中央位置的藏书楼。
据说这藏书楼是创始张载所修筑,每一代山长外出游历遇到珍贵的孤本时, 总要带回来藏于阁中。再加上长乐山常年隔绝尘世, 不受战火硝烟、朝代更替所影响,久而久之, 里面珍藏的经略典籍浩瀚广博,比起翰林院来也不逊色。
当然,这么老的楼, 也必得配上适当的修缮和细的管理才行,不然早就为岁月尘土所侵蚀掩埋。书院中就有一位林老伯, 专门负责看管藏书楼。除了早上开门夜间落锁之外,白天还会整理整理书架, 夜里还要检查一遍火烛。
冬夜里寒凉,平
里勤奋念书的孩子们也懒怠了些,到了巳时初刻基本上就走光了。
这夜里,林老伯提着一盏灯笼,照常走进楼中检查, 却见里面尚有一方萤萤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
放眼一望,却没看见任何影。
林老伯暗道, 这是哪个孩子这般粗心, 走了也不知道把烛火熄灭了。他走过去, 准备灭了烛火时,却听见书架处传来细微的响动。
老循声走过去,沿着高大的书架转了又转,隔着一撞镂空的书架, 透过书籍摆放的缝隙,果然看见对面有位公子,长身玉立,雅致翩翩,清举如月下棠,肃肃如松下风。
他手上还拿了一本书,一动不动的,约摸正看得迷。
“时辰晚了,李公子还未回斋舍?”老问了一声,他识得这是书院里最负盛名的李晞公子。
李晞状似不经意地微微抬,看见林老伯,露出恍然的
,询问道:“林老伯要关门了么?”
老体贴道:“李公子若是还想看,老朽过半个时辰再来。”
李晞点道:“谢谢您!我再看片刻就走了。”复又低
看书去了。
林老伯心中不禁赞叹,这位公子已是满腹经纶,还这般好学,实在令敬佩。
待老的身影离开之后,某个正经八百的公子眉峰蹙起来,手上一软,方才随手拿来遮掩的书卷啪的一声落到地上,露出蹲在他身下的一个身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