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址」
所以梁晓雪上了大学之后过得比高三还要刻苦,每天就在教室图书馆自习室食堂和宿舍打转,除了必要的课外活动,基本都不参加其他的,当然也有报个社团,大学社团是有学分的,最起码得报一个。
她挑了个类似义务就诊的社团,就是在课余时间到附近农村给看诊或者宣传卫生知识等等,挺有意思的一个社团,分工很明晰,中医西医的学生都有,但是中医较多,西医的话主要还是宣传卫生知识。每次活动都要有高年级的带队,尤其是看诊的,低年级学生不能单独出诊。
梁晓雪觉得这有点类似赤脚大夫,就跟她在下坎山村做的差不多,小病会出药方,大病没法看,只能劝去医院。虽说不是特别厉害,但是对农村或者贫穷的
来说确实是有用的。
治病涉及到生命问题,因此每次出诊时候得记录员,每
的安排,这样管理严格下去,才不至于粗心大意。
该社团在学校很有份量,招也很严格,基本都是专业优秀生。梁晓雪报了以中医系学生为主的诊疗部,这个部门的比试除了基本的中医知识,还得诊断几个案例,给出病症,写出病
,以及中药方。
报考中医系的学生大部分是有家学渊源的,比如祖上世代是做大夫,像这种中医世家出来的孩子,大部分家里是从小教着行医本事,基本的中医知识对他们来说问题不大,看诊的话只要不是太复杂也能答得出来。而对那些半路出家的就比较麻烦,毕竟社团招新的时候专业课程才进行没有一个月时间,没有点天分突击都悬。
好在之前邹茜玲出门给梁晓雪带了许多医学书,还有她自带的金手指,比试出来的成绩十分好,竟然跟中医世家出来的学生不相上下。看到她的专业,大部分都觉得玄幻了。
这个比试是中医系那边几个专业教授出的题目,他们对这个社团很是看重,每一年都会亲自来看负责诊疗部这边的试题,并且从中找到好苗子。
中医不比西医,哪怕是来任教了,但是很多中医大拿仍旧有收弟子的观念,也就是俗称的内门弟子,这样的弟子才是他们中医传承的真正继承。如果遇到好的苗子,都会忍不住想要收进来带在身边亲自教。
这并不是说对其他学生就不尽心了,而是两者概念不一样,有的学生天赋平平,你无论怎么教导最终也只能走到一定的高度,而有个别天赋卓绝的,要是用教普通的办法去教,那就是
费天赋
费
才。而你要是用教天才的办法去教普通
,那也是行不通的,跟揠苗助长没什么区别。
几位教授看到梁晓雪关于比试最后两道附加题的回答后都是眼前一亮,这两道题不是一般就能答得出来的,哪怕是医学世家出生的,都不一定能看出病症。甚至是有过行医经验的大夫,没有一定本事也不能懂。
但是梁晓雪却看明白了,还给出了药方,写的十分详细,像是胸有成竹一般。这对一个新生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还是个医疗系那边的新生!
几个教授看了之后,都决定把喊到跟前来,试探一下她是否真的有水平,还是恰巧见过这种病例(虽然觉得不大可能),如果是前者,那大概就要考虑说服她转专业了,虽然当前西医前程比中医好,但是术业有专攻,选择合适自己的才行。
他们也舍不得让这样一个学中医的好苗子糟蹋了她的天分。
梁晓雪被喊过去的时候还有点懵,她没有想到比试那两道附加题是教授们用来选拔好苗子,虽然做的时候觉得比前面的案列要难要复杂,但是对有了金手指的她来说难度可以接受,脑海里就像有诊疗过这种病症一样,思考了一下就解决出来了。
没想到倒是因此引得了专业教授的注目,真是意外了。
--------------------
作者有话要说:
上大学以后,梁晓雪的金手指才是真的发挥出来,其实她才是拥有最牛金手指的啊!当然,师兄那一对也是很厉害了,他们本身的专业和天赋就是这个时代的金手指。
这样一看,在这样的环境下,邹茜玲几个的金手指才是肋啊~
第八十章
“老师们好。”梁晓雪进了办公室便先礼貌地微微弯腰打招呼,抬,便见办公室里坐着五位年龄在五十到七十之间的老教授,一个
的,四个男的,
发微微白,但
气很好。
教授们对梁晓雪的第一印象挺好的,她本来就是温婉无害一般的长相,气质又是疏离而不高傲,十分清纯的模样了。
因此面上就有了宽容的微笑。
“梁晓雪同学是吧?过来坐。”那位教授态度温和,“我是周思敏教授,这几位是张教授……”一一给做了介绍之后,才道,“我们今天请你来是想问一下你关于诊疗部比试附加题上那两道病例的看法……”
梁晓雪倒是没有真的坐下,面对这五个鼎鼎有名的教授,她还是十分尊敬的。听到周教授的话之后,心里大概明白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