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妃:父礼部侍郎方鹤鸣,大公主生母
顺昭容:父御史台宋思源,先太子妃宋氏亲妹,二皇子姨母
瑜昭容:明丹姝,父先太傅明章(已故)外祖刘阎(先朝从一品大臣,寒门庶族之首),表姨母太后(骠骑将军府刘氏)
惠婉仪:父从四品凉城刺史,背靠青州,三皇子生母(夭折)
第24章 擂台
祁钰看着地下色各异,眼风你来我往,只是心里暗自发笑,面上端得一本正经道:“梁济,接着宣旨。”
“骠骑将军刘青,现任京畿守备司令祝戎,十后带兵十万开拔北境驻守,若遇戎狄兴兵,赐便宜行事之权。游骑将军刘立恒接任京畿守备司令一职,兼任禁军副统领,即刻赴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下首百官听明白了这旨意,却又没完全明白…
秋回春出,刘青此时出兵北境是年年常例,只是这便宜行事之权…轻飘飘几个字,那可是意味着后在北境调兵不必过令中书,可以先斩后奏了!
还有刘立恒,怎么留在京中了呢?和祝戎职位对换,是太后欲提拔刘家?还是皇上的意思?
“臣等遵旨。” □□出列接旨。
戎狄经一冬休养生息后,往往于来年开春冰雪消融后越界河袭扰大齐,烧杀抢掠。
始祖、太宗两代皇帝并非未试过以大军踏平戎狄,一举歼之,却始终不能功竟。
外因,戎狄乃游牧民族,骁勇善隐藏,若要得胜,我军的报、界河不能结冰,
袋关隘一个都不能出问题。
更是要安抚住西面的鹤疆小国,不使腹背受敌。
北境气候恶劣,不适宜长期大规模驻军,远军战
困马乏,对补给要求更高。
内因,江南门阀士族为自身利益不欲兴兵,军权由京中边境、西北、江南三分天下,朝上军政改革数议难行。
大齐建国至今不过四代帝王,前百年里两朝天子穷兵黩武,挫了戎狄锐气,却也令自身损耗更多。
戎狄占大漠场,与其
战骑兵必不可少。远军作战,一万骑兵所耗军备粮
约等于六万步兵,大齐如今国力难以支持。
想拿下戎狄,天时地利和缺一不可,欲兴兵于外,必先安内。
政通和,天子令至而六部为公,方能共抗外侮。
上传下达,主将一呼而军中百应,一鼓作气,心齐则悍勇。
国库充盈,行军时粮马匹无缺短之患,将士方无后顾之忧。
“众卿有异议?”
“臣等不敢。”
佟伯庸和郑穷远在天边,建安京中这一亩三分地的军权,还是皇上说了算的。
“程立为今岁春闱正考官,翰林院和吏部协从。”
难怪,程相今上朝,春闱这场抢
大战,门阀士族和寒门庶族,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啊!
“臣等遵旨。”
三道旨意齐发,一时到让理不出个
绪来。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梁济冷眼旁观底下接耳,窸窸窣窣却无
上前直言上谏。
心里嘀咕还真让皇上说对了,门阀士族看着一团和气,其实心里各自揣着小九九,无利不起早。
“臣有本奏…” 吴元铝自新皇登基后,第一次面圣,更是这辈子一回站在京中的朝廷上说话。
东张西望看了这会子热闹,方才想起自己还有差事在身。
“青州府监察官吴元铝给皇上请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臣京上奏青州府剿匪战绩,请皇上过目。” 他将折子将给梁济,见皇上展开翻阅着…
按来前郑穷代的,替惠婉仪的父亲——凉城刺史冯兹开
请功:“安丘山匪患流窜至凉城者众多,此次剿清悍匪多亏凉城刺史冯…”
名儿还未报上,便被皇上打断。
听上位者俨乎其然问道:“剿清何意?匪首何?匪众何数?抄没金银武器多少?”
折子被扔回到了吴元铝跟前,近旁的程立瞟了一眼…上面写的都是百姓如何千恩万谢云云,与匪相关只简笔带过。
吴元铝哑无言,这…来京前郑大
并未教过啊!从前给先帝的折子也是这样写的,回回先帝爷见百姓如此歌功颂德,都高兴得很啊…
又飞快抬眼窥皇上脸色,顿时慌了,余光瞄着右手边的徐鸿示意求。
“皇上,青州匪患…”
“郑穷朝为官二十余载,连折子都不会写了?” 祁钰恍若未闻徐鸿的话,直接出言打断。
众错愕…徐大
莫不是好运都给了俩闺
?怎么在御前接连碰壁?
还有皇上…今儿怎么好似明章回魂了一样难缠?
点到为止,祁钰冷言道:“让郑穷再拟份折子给朕。”